骆宾王《至分水戍》翻译赏析

  《至分水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其古诗全文如下:

  行役忽离忧,复此怆分流。

  溅石回湍咽,萦丛曲涧幽。

  阴岩常结晦,宿莽竞含秋。

  况乃霜晨早,寒风入戍楼。

  【鉴赏】

  这首诗以凝重、沉郁的笔调描写了分水岭一带阴晦、幽深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行役在外,远离家乡的凄凉、悲怆心情。诗中情景交融,用笔简洁。在押韵、对仗等方面已十分成熟,是一篇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律诗。

  “行役总离忧,复此怆分流。”行役,因服役或公务二跋涉在外;离,遭逢。句意为:行役在外总是令人心情忧伤,何况又正逢这引人悲怆的分水岭。是人的悲哀源自于家人、亲友的分离,孤身在外,无所依傍,因此顾影自怜,心生忧戚。此时面对分水岭,那水流分道扬镳之景,恰似诗人与家人的分别,于是触景生情,惋叹不已。“忧”、“怆”二字给全诗奠定了低沉、悲痛的基调。

  “溅石回湍咽,萦丛曲涧幽。”句意为:水流为石所阻,溅起浪花,回旋着、激荡着、呜咽着,在盘绕、丛生的杂草的掩映下,曲折的涧水更显幽深。水流回旋、呜咽正如诗人与家人分别时难分难舍,依恋万分时的情景;曲涧为从草所覆之景正如诗人一路行来,历尽艰辛的行程。这正是诗人面对“分流”而“怆”的原因。

  “阴岩常结晦,宿莽竞含秋。”晦,昏暗,暗昧;宿莽,草名,冬生不死。句意为:阴湿的石崖常凝结着晦暗的苔藓,经冬不死的宿莽竞相含纳着寒凉的秋意。此联进一步写分水岭周围晦暗、莽苍觉得环境,诗人对此感到前途仍将十分艰难、暗淡。

  “况乃霜晨早,寒风入戍楼。”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句意为:更何况此时正是秋天落霜的凌晨时分,寒冷的秋风正源源不断地倾入戍楼里来。这股秋风不但“入戍楼”,而且还深入到诗人的心底,那袭人的寒意更使旅人感到仇怨无边。如果说前六句的悲伤还是诗人自身主观的感觉的话,那么这两句所言之悲则是外界强加诸身,不容诗人抗拒的痛苦。各种悲凉之味显得更为浓烈。

  以自己自由的创作实践完成五、七律诗正是“初唐四杰”对中华诗坛的重要贡献之一。从这首诗即可明显地看到身为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这方面的努力。诗中,首联写心情,引领全文;颔、颈二联宕开一笔,描写景物,衬托感情,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鲜明;尾联呼应首联,又是全文的一个升华。“流”、“幽”、“秋”、“楼”韵脚齐整。此诗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已具备了一首成熟律诗的风格。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573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高中如何学好文言文

    高中如何学好文言文   导语:还在苦恼高中文言文怎么学习吗?为了解决大家的疑问,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如何学好文言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高中如何学好文言文   文言素养…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30
  • 《题稚川山水》翻译赏析

      《题稚川山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戴叔伦。其古诗全文如下: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前言】   《题稚川山水》是唐代诗人戴…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47
  •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这两句是说,诗人与刘蕡大中二年初春在广陵离别,虽然十分思念,但江湖阻隔,一直未再见面;第二年秋天,刘蕡的死讯突然从湓浦传来…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3
  • 贯云石――【双调】蟾宫曲_竹风过雨新

      【双调】蟾宫曲_竹风过雨新   元代:贯云石   竹风过雨新香,锦瑟朱弦,乱错宫商。樵管惊秋,渔歌唱晚,淡月疏篁。准备了今宵乐章,怎行云不住高唐?目外秋江,意外风光,环佩空归,…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52
  • 《章亨书绝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章亨书绝壁  原文 章惇尝与苏轼同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子厚推轼下潭书壁,轼不敢。子厚履险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曰:“苏轼章某来。&r…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38
  • 满江红(泛舟武夷,午炊仙游馆,次吕居仁韵)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风送清篙,沿流溯、武夷九曲。回首处,虹桥无复,幔亭遗屋。翠壁云屏临钓石,银河雪瀑飞寒玉。想当年、铁笛倚林吹,秋空绿。褰荇带,支筇竹。披…

    古诗文 2020年5月31日
    50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