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新亭翻译赏析

  《金陵新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前言】

  《金陵新亭》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根据《世说新语》中的一个典故写成,表现了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注释】

  “豪士”一一《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豪士:指西晋灭亡后,从中原逃到江南的豪门士族、王公大臣。

  “新亭”又名中兴亭,三国时吴建,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

  “举目”以下二句——《世说新语·言语》:“周侯中坐而叹日: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山河异:指西晋灭亡,晋元帝司马睿逃到金陵建立了东晋王朝,山河已经改变。周颧,字伯仁,汝南安城即今河南省原武县东南人,官至尚书仆射,其父浚平吴有功封成武侯,颛袭父爵,人称周侯。后被王敦所害。

  楚囚——《左传·成公九年》载:楚国的钟仪被俘,晋人称他为楚囚。后世用楚囚指俘虏或者窘迫无法的人。这里指穷困丧气的东晋士族官吏。《世说新语·言语》载:王导见大家垂头丧气,相对流泪,曾很不高兴地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社稷倾——国家灭亡。西晋末年,五胡为乱,刘曜攻陷长安,晋愍帝被俘,西晋灭亡。

  王公——即王导。

  【翻译】

  金陵人杰地灵,风光优美,豪强众集,今天会聚到新亭。放眼中原,满目疮痍,河山不复繁荣如旧,周颐情结大伤。大家坐在这里如同楚囚一样悲怨,谁真正为国家的命运着想。王导公何其慷慨激昂,千秋万代留下美名。

  【鉴赏】

  李白在南京新亭,根据西晋末年的一个历史故事而作此诗。该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座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是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有趣的是,安史之乱的时候,李白也遭遇类似情况:“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诸侯不救河南地, 更喜贤王远道来。”当时李白是多么希望唐军能从南边开辟第二战线,那样就可以迅速消灭安禄山的叛军。于是,永王来九江以后,李白从内心说是赞成的。可惜权利之争害了李白,也害了中原人民,以至安史之乱的余波竟然持续十几年,唐朝也因此走上衰败的道路。

  无论此诗是李白在安史之乱前的咏古,还是在安史之乱后的感慨,从诗歌的角度看,主题鲜明,情节清晰,语言简练,气势雄壮,发人深思,把一个故事改写得有声有色。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583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离骚》理解性默写重要句子

    《离骚》(必修二)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36
  •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   伐   ①攻打:大兴师伐秦(屈)其后,秦伐璨(廉)   ②砍伐: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梦)坎坎伐檀兮(伐)   ③功业:此五霸之伐也(信)   ④夸耀:每一令出…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4
  • 朱熹字元晦文言文翻译

    朱熹字元晦文言文翻译   导语: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朱熹字元晦文言文翻译,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146
  • 王慎中《送程龙峰郡博致仕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送程龙峰郡博致仕序 (明)王慎中 嘉靖二十三年,制①当黜陟天下。百司庶职报罢者凡若干人。而吾泉州儒学教授程君龙峰,名在有疾之籍,当致其事以去。 程君在学,方修废起坠,搜遗网失,以兴…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38
  • 2014高考语文之文言文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总汇编(下)

    (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雪屋记  (明)  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缙…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46
  • 《游赏心亭》

    王 珪 六朝遗迹此空存, 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 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悲歌起, 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 怅然犹得对芳樽。 赏心亭,建康(今江苏南京)名…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6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