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女词·巴水急如箭》翻译赏析

  《巴女词·巴水急如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前言】

  《巴女词》是诗人李白的五言绝句,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4卷第59首。诗中巴女的丈夫大约是乘船东下去经商,所以诗人模仿巴女的口吻,用极简单的几笔,勾勒出与丈夫分别时的情景,道出了女子当时的不忍分别的复杂心情。借用水如箭、船若飞与问“郎几岁归”的心情进行对比,隐隐露出丈夫告别家乡远游的丝丝悲痛。此诗语言朴素简洁,语言明快自然、不假雕琢,真切生动地表现了巴女那种真挚淳朴的思想感情。

  【注释】

  巴:今四川省东部一带地方,古时为巴国。巴女,即巴地的女子

  巴水:水名,在湖北省境内。巴水:指三峡中的长江水,因处在三巴之地,故名

  【翻译】

  巴地的长江水,急湍奔流快如箭,巴水上的船儿顺水漂流疾若飞。十个月时间走过三千里,郎今一去,何年能回归。

  【赏析】

  诗中巴女的丈夫大约是乘船东下去经商,所以诗人模仿巴女的口吻,用极简单的几笔,勾勒出与丈夫分别时的情景,道出了女子当时的不忍分别的复杂心情。

  诗中前两句写水、写船,“急如箭”“去若飞”两个比喻恰切描摹了巴水湍急以及小船疾去的情形。这既是对客观事物的实写,又含蓄地写出了送行者洒泪惜别的细微心理活动。在诗中主人公看来,顷刻离别,去若离弦,万千心事还没有来得及说,丈夫所乘坐的小船就消失在江水的尽头了,这实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接下两句是对巴女内心活动的直接刻画。巴女送丈夫离去以后,落泪如雨,痴痴立在岸边,她默然地计算着:“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暗寓出身隔异地,夫妻两人不知何时才能团聚的悲伤之情。很多行商在外的旅人,由于交通极不便利,各种物质条件的贫乏,往往客死异乡,或者竟在外地另立家室。在家独守的商妇,大多形同孤寡、无依无靠,她们的命运是非常悲惨的,所以她们与丈夫离别就象生离死别一样。本诗就在对这种无限惆怅的情调的描写中,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

  这首诗从题材到语言与六朝民歌几无区别,形式朴素简洁,语言明快自然、不假雕琢,真切生动地表现了巴女那种真挚淳朴的思想感情。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588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意思及全诗赏析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的意思 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   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出自“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rdquo…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95
  • 《明史张宁传》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张宁,字靖之,海盐人。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七年夏,帝从唐瑜等奏,考核南京大小诸臣。宁言:“京师尤根本地,不可独免。”又言:“京卫带俸武职一卫至二千余人通计三…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34
  • “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全词赏析

    “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全词赏析 “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年代:宋 明…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37
  • 如梦令 刘基

             题  画       …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64
  • 江南春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 译文碧波浩渺,垂柳依依,芳草边绵的远处斜横着几间茅屋,斜日余辉的映照中又飞舞着片片杏花。而天边始终没有出现…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12
  • 韩愈《送石处士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送石处士序① 韩愈     【原文】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②,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③。有荐石先生者…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