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堤清明即事翻译及赏析

  《苏堤清明即事》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惟信。其古诗全文如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注释】

  ①苏堤,元佑间苏轼官杭州刺束时建于西湖。

  ②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Ⅱ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

  ④笙歌,乐声、歌声。

  ④属,归于。

  ⑤按,古人极重清明节,有“朝朝清明,夜夜元宵”之说。该诗意境与周密《曲游春》词“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相似。

  ⑥即事,歌咏眼前景物

  ⑦梨花风,梨花为第十七番花信风。

  ⑧吴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吴兴)人。南宋后期诗人。

  【翻译】

  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赏析】

  这首诗对大好春光和游春乐境并未作具体渲染,只是用“梨花”、“笙歌”等稍作点染,此诗的构思之绝,就体现在作者不由正面入手,而是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从侧面措意,促人去展开联想。游子寻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归”,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节日气氛使人流连忘返。再看“流莺”,当人们“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之时,它的世界被人类“强占”。现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被压抑了一天的黄莺,又受了游人情绪的感染,当它重成了绿林的主人,怎能不欣喜若狂?不难想象,黄莺匿迹,是因人喧场面的热烈;而它的再现,正说明宜人秀色的魅力。这样,诗人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不是直接绘描,而是就有情之人和无情之莺的快乐,由侧面实现自己的创作目的。

  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 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江南三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590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高一语文文言文多义字解析

    高一语文文言文多义字解析   一、【遗】   1、遗留: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列子·汤问·愚公移山》)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38
  • 陈子昂《感遇》“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全诗翻译赏析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译文]   这一年的芬芳就要消逝,弥漫的芳香却始终无人欣赏。    [出自]&nbsp…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46
  • 《与送朱大入秦》翻译及赏析

      与送朱大入秦   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前言】   《送朱大入秦》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写解下千金剑赠朱…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48
  •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德兴,以材勇为游徼卒。聚少习技击。太祖遇于濠,伟其貌,深相结纳。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属,郭子兴欲招之,念无可使者。太祖力疾请行,偕聚骑而往,步卒九人俱。至…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41
  • 西施咏翻译赏析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译文]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出自] 王维 《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4
  • 《景公出游于公阜》《齐侯至自田》阅读练习及答案

    晏子春秋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1)景公出游于公阜,北面望睹齐国,曰:“呜呼!使古而无死,何如?”晏子曰:“昔者上帝以人之殁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

    古诗文 2022年7月24日
    9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