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翻译赏析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前言】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片写送别情景,以景色作为笛声的背景,情景交融地渲染出送别时的感伤氛围;下片运用叠句造境传情,想象来日分别的情景,大大扩展了离情别绪的空间。全词虚实结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情感氛围,使读者受到极强的艺术感染。

  【注释】

  ⑴昭君怨:词牌名。又名“宴西园”“一痕沙”。四十字,全阕四换韵,两仄两平递转,上下片同。

  ⑵柳子玉:即柳瑾,字子玉,北宋书法家,苏轼的亲戚。

  ⑶桓伊三弄: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东晋时音乐家,善筝笛。《世说新语·任诞》载:“王子猷(徽之)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⑷绿窗:罩有碧纱的窗子。

  ⑸“新月”句:客将远行,故如此说。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⑹欲去又还不去:欲去还留恋,终于不得不去。

  【翻译】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是谁吹起了悠扬的笛曲,将人从好梦中惊醒。推开窗户,只见江天茫茫,天上挂着一弯孤单的明月。

  明日分别时,送别的人当站立江边,久久不愿回去。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他的心意,追逐行舟,代人送行。而滔滔江水,依旧东流入海。

  【鉴赏】

  首二句以晋人桓伊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调的典故,以发问的形式提出疑问:夜深人静时,是谁吹奏有名的古曲,将人们从梦中唤醒?此二句暗写离别。次二句融情入景,通过新月、烟云、天空、江面等景,将整个送别情景和盘托出,织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浩淼幽清的图画。

  上片写离别前的晚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是谁吹起了优美的笛曲,将人从梦中惊醒。是什么样的梦呢?从“惊破”一词来看,似有怨恨之意。夜听名曲,本是赏心乐事,却引起了怨恨;而一旦梦醒,离愁就随之袭来,可见是个好梦。大概是梦见和朋友一起饮酒赋诗吧!欢聚的日子马上就要结束,怎不使人懊恼、愁闷?推开窗户,不知是要追寻那悠扬的笛声,还是要寻回梦中的欢愉,只见江天茫茫,空荡荡的天上,挂着一弯孤单的新月,凄冷地望着人间。江天之际,迷迷蒙蒙、混混沌沌,那是被愁闷化作的烟雾塞满了。

  下片遥想“明日”分别的情景。“欲去又还不去”,道了千万声珍重,但迟迟没有成行。二月春深,将是“落花飞絮”的时节,景象凄迷,那时别情更使人黯然。“飞絮送行舟,水东流。”设想离别的人终于走了,船儿离开江岸渐渐西去。送别的人站立江边,引颈远望,不愿离开,只有那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人的心愿,追逐着行舟,代替人送行。而滔滔江水,全不理解人的心情,依旧东流入海。以“流水无情”反衬人之有情,有借“飞絮送行舟”表达人的深厚情意,结束全词,分外含蓄隽永。词所谓明日送行舟,未必即谓作此词的第二日开船,须作稍微宽泛的理解。诗集送柳子玉诗称“先生官罢乘风去”之后,复数有游宴之事,子玉始成行,可参。

  通观全词,没有写一句惜别的话,没有强烈激切的抒情。将情感融入景物, 此词上片写送别情景,以景色作为笛声的背景,情景交融地渲染出送别时的感伤氛围。下片运用叠句造境传情,想象次日分别的情景,大大扩展了离情别绪的空间。如此虚实结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情感氛围,使读者受到极强的艺术感染这是本词的艺术魅力所在。在众多的景物之中,又挑出一二件,直接赋予它们生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所有的自然物都生气勃勃,整个艺术画面都活跃起来,这是本词的艺术特色。上片用“愁”写烟,使新月也带上了强烈的感情色彩;下片用“送”状柳絮,使之与东去的流水对比而生情。而“愁烟”和“飞絮”在形态上又有共同之处,它们都是飘忽不定、迷迷蒙蒙的自然物;它们轻虚空灵,似乎毫无重量,不可捕捉,但又能无限扩散,弥漫整个宇宙,用它们象征人世的漂泊不定,传达出迷蒙怅惘、拂之不去的眷恋之情,那是再妙不过的了。但作者似乎是随手占来,毫不费力,只道眼前所见,显得极其自然。这正是词人的高超之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600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

    朝代:元代 作者:阿鲁威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古诗文 2020年3月10日
    751
  • 暗香 朱彝尊

             红  豆       …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124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写诗人因中秋佳节而思家——今夜月光明亮,普天下光照均同,人人都在望月、赏玩,然而,秋思各异…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1
  • 萧何追韩信文言文的翻译

    萧何追韩信文言文的翻译   《萧何追韩信》,是一篇历史故事,文章涉及最为关键的是人才问题。汉王刘邦遭楚王忌讳,被远封巴蜀和汉中,身处不利境遇。小编为你整理了萧何追韩信文言文翻译,希…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43
  • 苏轼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 浪掏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 惊涛裂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昼,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67
  • 《荆渚中流,回望巫山,无复一点,戏成短歌》

    范成大 千峰万峰巴峡里, 不信人间有平地。 渚宫回望水连天, 却疑平地原无山。 山川相迎复相送, 转头变灭都如梦。 归程万里今三千, 几梦即到石湖边。 淳熙三年(1176),范成大…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4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