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中秋夜·圆魄上寒空》翻译赏析

  《中秋夜·圆魄上寒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峤。其古诗全文如下: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前言】

  《中秋夜》这首词很明显,反映了作者对家乡思恋和对亲人牵挂。 中秋月圆之夜,把酒对月诉说相思苦。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注释】

  圆魄:指中秋圆月

  安知:哪里知道

  雨兼风:急风和暴雨

  【翻译】

  寒冷的高空升起一轮圆圆的明月,人们都说每个地方的月色都是一样的。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骤雨暴风呢。

  【鉴赏】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699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周书》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周书》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31
  • 棘刺雕猴

    朝代:先秦 作者:韩非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燕王好微巧,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视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

    古诗文 2020年3月5日
    545
  •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翻译赏析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译文]   庭院中,月色是那么清莹明亮,可数不尽的杨花飞絮飘过,竟留不下一点儿影子,只…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27
  • 课外文言文《赵普》拓展训练(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赵普》拓展训练(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赵普》拓展训练(附答案)   阅读古文,完成问题。   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36
  • 《百家姓.应》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应》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历史来源   「应」源出: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广韵》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克商后,封其第四子于应(在今河南省鲁山县境内),其子孙以…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8
  • 赞美庐山的优美古诗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2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