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翻译赏析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

  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灿如绮。

  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

  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

  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前言】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是诗人李白的七言古诗,是《全唐诗》的第183卷第29首。这首诗主要是写诗人欣赏巫山屏风画的过程与感受。前四句乍见巫山屏风时的感受:以真形画,疑画为真,隐时现呈扑朔迷离之势。接着六句写鉴赏巫山屏风画后的感受:“如有声”、“如有情”、“徒盈盈”、“何寂寂”;表达出诗人鉴赏巫山屏风画时从幻觉顿失、眼前一片寂静、复由迷而生疑、并非实景、又由迷而悟的感受。末六句写诗人视线的转移,由远而近,从大到小,有层次地展现出画面景物。

  【注释】

  元丹丘:李白友人。太白集中有数诗赠与,可参看。坐:同“座”。巫山: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巴山山脉之特起处。巫山屏风,即绘有巫山的屏风。

  三峡:今四川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的长江三峡。具体所指,历代说法不一。今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

  巫山:《太平寰宇记》:巫山县有巫山。盛弘之《荆州记》云:沿峡二十里有新崩滩至巫峡,因山而名也,首尾一百六十里。旧云:自三峡取蜀,数千里恒是一山,此盖好大之言也。惟三峡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日月,所谓高山寻云,怒湍流水,绝非人境。神女庙,在峡之岸。

  十二峰:巫山山峰之尤著者,其初本无确指,后世也说法不一。《四川省志》:巫山在夔州巫山县东三十里,形如“巫”字、有峰十二,曰:“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栖凤、登龙、望圣也。此十二峰者,不聚一面,乃江绕此山,周遭有十二峰,绘者不得不汇为一图耳。阳台山,在巫山县治西北,高丘山亦在其间。

  君:指元丹丘。

  萧瑟:风声,多形容秋风。阳台:宋玉《高唐赋》载巫山神女与楚怀王梦遇,自言“妾在……阳台之下”。《文选》刘良注:“阳台,神自言之,实无有也。”今巫山县北有阳台山,盖因此而名。

  锦衾:锦制之被。瑶席:用瑶草编织的卧席。瑶草,传说中的仙草名。寂寂:冷落寂静。《楚辞》:“瑶席兮玉瑱。”王逸注:“瑶玉为席。”汤惠休诗:“锦衾瑶席为谁芳。”

  楚王神女:《高唐赋》载巫山神女与楚王梦遇,自言“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是也。后人立神女庙于山下,今谓妙用真人祠。

  徒:空,徒然。盈盈:美好的样子。

  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此形容距离短。高咫尺,如千里,谓画有咫尺千里之势也。见徐安贞《题襄阳图》注⑤。《南史》:萧贲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翠屏丹崖:屏,喻指山峰。翠屏:形容峰峦排列的绿色山岩。均指画中景物。丹崖:绮丽的崖壁。绮:华美的丝织物。

  荆门:山名,位于巫山下流,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历历:分明貌。泛:飘流。巴水:当泛指巴地所经之水,非专指巴江。《一统志》:荆门山,在湖广荆州宜都县西北五十里大江南,与虎牙相对。《水经注》:巴水出晋昌郡宣汉县巴岭山,西南流,历巴中,经巴城故城南,李严所筑大城北,西南入江。《四川通志》:巴江,在重庆府巴县东北,阆水与白水合流,曲折三回如巴字,因名巴江。琦谓:诗中所云巴水,似指巴地所经之水而言,不专谓曲折三回之巴江也。

  潺湲:水流貌。壑:山谷。万壑分,万壑分流。《广韵》:“潺湲,水流貌。”

  氛氲,盛貌,祥气也。

  笑日:向日而笑。发:开放。江客:江行之客。应前“历历行舟”此二句诗人对画发问:向日而笑的溪花是何年开放?江客听猿又到哪一年为止?“溪花”、“江客”,均为画中之景。缅邈:思绪遥远的样子。高丘:王琦注:“阳台山在巫山县治西北,高丘山亦在其间。”“疑入高丘梦彩云”,言心生幻境,恍惚进入神话世界。谢灵运诗:“缅邈区中缘。”张铣注:“缅邈,仿佛也。”

  【翻译】

  当年游三峡时见过巫山,如今看见这幅屏风画上的巫山又仿佛回到了从前。我心疑是天边的巫山十二峰,飞进您家的屏风里边。寒松摇曳若有声,依稀可见的阳台如有深情。棉衣瑶席多么寂寞,楚王和神女当年的热恋也是徒然。小小屏风咫尺千里,青山红崖如同锦绣灿烂。琶苍远视掩映着荆门,巴水上的行舟历历可见。万壑间水漫石滩,烟光里草色新鲜。日光下溪畔的山花是何年盛开,江客听猿始自哪年?令人在画前心胸高远,我真疑心自己是在梦中遇到了神仙。

  【赏析】

  此诗起笔四句,即以真形画,疑画为真,写出乍见巫山屏风时的感受。接下来,“如有声”、“如有情”,诗人由疑而入迷,竟从画中听出有声,见出有情;可是转眼间幻觉顿失——“徒盈盈”,眼前只是一片寂静——“何寂寂”,诗人复由迷而生疑;“高咫尺,如千里”,原来只是一幅画,并非实景,诗人又由迷而悟。

  然而,审美过程并没有到此为止,诗人进一步对画面作了仔细观照,“苍苍”以下六句,即随着诗人视线的转移,由远而近,从大到小,有层次地展现出画面景物。正是在这一凝神观照的过程中,由于画面的逼真,使诗人再一次心生幻觉,坠入迷境。把诗人审美过程中上述微妙而复杂的心理感受及其变化,表现得如此真切生动,是本诗最显著的特色。

  此外,诗中对画面景物的再现,纯从实处着笔,但由于它是围绕诗人的审美心理感受及其变化为中心而展开的,因而既给人历历在目之感,又毫无呆板琐细之嫌,其中所隐含的美妙神话传说,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内涵,更能激起人们美好的情感联想。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723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塞鸿秋・爱他时似爱初生月

    爱他时似爱初生月,喜他时似喜看梅梢儿,想他时道几首西江月[一],盼他时似盼辰钩月[二]。当初意儿别,今日相抛撇[三],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 注释[一]西江月:本为唐教坊曲名,今词牌…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41
  • 文言文总复习5天计划

    文言文总复习5天计划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中考必争之分。历届中考证明,凡是文言文分数高的考生,其中考语文分数都比较高。但同学们在复习文言文上往往有一个误区:因为老师已经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34
  • 多篇文言文译解析

    多篇文言文译解析   丁晋公之逐   【原文】   丁晋公①之逐,士大夫远嫌,莫敢与之通声问。一日忽有一书与执政,执政得之不敢发,立具上闻。洎②发之,乃表③也,深自叙致,词颇哀切。…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36
  • 民间流传的腊八古诗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间流传的腊八古诗词。喜欢记得收藏! 1《腊八日有雪用海藏楼韵》 近现代-胡云飞 短巷深衢忘所归,寒灯薄晕雪初飞。 有家天末庭芜老,为客岁除风息微。 …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19
  • 喜迁莺(寿杨韩州·正月初五)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生申华席。便占却新春,前头五日。椒颂梅英,金幡彩缕,好个早春天色。使君以仁得寿,和气融春无极。人总道,是阳春有脚,恩浮南国。应看,丹诏…

    古诗文 2020年5月26日
    561
  • 潇湘神·斑竹枝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61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