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双双·溪桥寄意的翻译赏析

  《惜双双·溪桥寄意》作者为宋朝诗人张先。其古诗全文如下:

  城上层楼天边路。残照里、平芜绿树。伤远更惜春暮。有人还在高高处。

  断梦归云经日去。无计使、哀弦寄语。相望恨不相遇。倚桥临水谁家住。

  【前言】

  《惜双双· 溪桥寄意》是宋代词人张先创作的一首词,描写登高望远的境界,抒写了词人执著追求的情怀和绵绵无尽的愁思。

  【注释】

  惜双双:《惜双双》即《惜分飞》,又名《惜芳菲》 等。双调五十四字,仄韵格。

  【翻译】

  登上城楼高高处,可看天边路。夕阳残照,萋萋芳草绿绿树。感远伤怀,惜春、春已幕。谁知到,望穿双眼,‘有人’还在高处。魂牵梦绕、梦已断,多时不能相见。无计可释怀,唯有丝弦寄语哀。桥旁溪边那里住,在谁家?恨相望却不能相晤。

  【赏析】

  此词通过描写登高望远的境界,抒写了词人执著追求的情怀和绵绵无尽的愁思。全词韵致高远,别具一格。

  上片起首一句写登高望远。“城上层楼”,极写登临之高:“天边路”,极写眺望之远。“残照”二句,承“天边”而来,写的是:地平线上,夕阳西下,芳草绿树的平原业已沉入落照的余晖里。残照,给词境染上了一层哀伤的色调。“春暮”,是古诗词中常用伤逝的典型象征。虽只简笔勾勒出一幅平芜残照的境象,却已强烈地暗示了词人的哀伤。写景蓄势既足,抒情便深厚有力。“伤远更惜春草”,点出词意。“远”,既可指空间距离之遥,也可指时间隔别之久。久别不得团聚,而大好春光却已迟暮;伤心人悲苦萦怀,不可解脱,直至斜日西沉,还伫立高高的城楼之上。此情将随夜色渐浓而愈深重,自不言之中,这样就自然地过渡到下片的抒情。

  过片承上,点明所伤之事。梦与云,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常用的爱情的象征意象。往日的欢爱如前尘旧梦,早已日复一日地远逝了;旧日的情人,也如天空的彩云,随风飘荡,日复一日地飞散。这一句,透露出一段夭折的情事,也暗示了这情感当初的美好。回顾上片所言“伤远”,则知所悲伤的必然是爱情的断绝。“无计”一句,写自己尽管一往情深,无法忘怀,却不可能向旧日情人传诉相思了。词境至此,似乎山穷水尽;然而结笔二句却再兴波澜。“相望恨不相遇”,原来情人就不远。可知“远”,并不是指分手后空间距离上的遥远,而是指时间距离上的久远。情人原来就那“倚桥临水谁家住”。虽然她家就近那溪桥边的岸上,可以相望,却不可以相会。无法重寻旧好的隐痛深哀与始终不能忘情的悠悠希冀,皆见于言外。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738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蜀道难·其二

    朝代:南北朝 作者:萧纲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661
  • 鹧鸪天(赠歌妓)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裙曳湘波六幅缣。风流体段总无嫌。歌翻檀口朱樱小,拍弄红牙玉笋纤。腔子里,字儿添。嘲撩风月性多般。忔憎声里金珠进,惊起梁尘落舞帘。

    古诗文 2020年5月26日
    568
  • 王粲强记

    文言文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座。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80
  • 归有光《元忠张君家传》文言文阅读试题

    元忠张君家传 归有光 元君既殁之三年,其子士瀹葬之县东南;以为墓铭所以藏诸幽也,将欲发扬先人之德,莫如传。昔太史公赞留侯云: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其论田横,则恨无不善画者,莫能图…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83
  • “陈寿字承柞,巴西安汉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陈寿字承柞,巴西安汉人也。少受学于散骑常侍谁周,治《尚书》《三传》,锐精史、汉,聪警博识,属文富艳。初应州命卫将军主薄、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大同后察孝廉,为本郡中正。 益部自…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4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