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读后感650字范文

  人有欲望,有向往,二者既要通行,更坚固的站在了对立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几篇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到你。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一)

  心里有一份牵挂,那是心灵的支撑,你永远不知道失去后会是什么模样,倘若你有一颗积极的心灵,那么我祝愿你成功。

  就像该书的名字——《挪威的森林》。每一人都活在自己的森林之中,有的人静听鸟鸣婉转的啼叫,近看骨朵婀娜的争芳,沐浴在人性的阳光,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不失一丝惬意;也有人一头扎进浑浊的泥淖,一边慨叹人世的不公,一边在无尽的孤独里把酒做苦。无论如何,愿世人倾听自己的心灵,自得一份萧然。

  失去并不可怕,但就怕有一天只剩你自己的时候你忘记了生活,忘记了如何跟他人交往,甚至忘记了你自己,是的,你要面对很多:现实,欲望,梦想。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人尽可以被欲望打败,但不能躲避现实,可以享受孤独只要别让自己失望,总要拿出自己的骨气,自行料理悲伤却又不会失去前行的渴望。

  我不知道,高洁灵魂是否真的胜过欲望,你尽可以忍受孤独,但你终究敌不过溃败的想往。那是悲悯的人心,更是残败的灵魂。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为逝去人痛哭流涕,最终仍要记得,你还活着,你仍然要面对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爱你。

  总之,少年时我们追求激情,成熟后却迷恋平庸,在我们寻找,伤害,背离之后,还能一如既往的相信爱情,这是一种勇气。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热爱生活,热爱自己。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二)

  文章中很巧妙的安排了“三人行”的场合。像是最开始的的渡边、木月、直子;到了后来的了渡边、永泽,初美;然后到了渡边、直子、玲子;还有一个我至今还存在疑问的“三人行”:渡边、绿子以及绿子父亲。在我看来这“三人行”中渡边为一个轴承的作用。

  直子一直喜欢着木月,直子在木月死后把渡边当成了木月的替代品。然后玲子是喜欢着直子(根据那个学钢琴的女孩的事儿,玲子或许是一个同性恋,直子也有可是那个女孩的替代品),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玲子要和渡边做那种事情。接着是绿子的父亲,绿子的父亲以为渡边是绿子的男朋友,所以想让渡边成为自己的替代品来照顾那个最不听话的小女儿绿子。或者倒过来可能说得通,绿子喜欢自己的父亲,所以才在父亲的遗照前脱衣服,然后让渡边穿父亲的睡衣,也许绿子心中渡边是父亲替代品。最后一组三人行也是渡边唯一没有成为替代品的一组,就像永泽自己说的,大多数人都是庸俗。这里的庸俗可以说的是互为替代品的那种庸俗,永泽和所有人不一样,他即不是谁的替代品,也不把谁当成谁替代品,而初美也是一个所谓庸俗的人,后来结婚了可能那个男人也是永泽的替代品,这也就解释了她为何自杀的原因,她或许发现了,永泽是永泽而自己丈夫是自己丈夫。这样说来直子的死和初美的死是一样的,直子认清渡边不是木月的事实后也选择了自杀。

  同样的渡边把玲子、绿子已经他高中的女友当成了直子的替代品,但最终他也跳出来替代品的循环,如果跳不出来的活他也会选择和初美与直子一样的结局。那跳出来就变成了什么呢?就变成了永泽这种人,永远不会因为爱情发愁,也不会认为谁是谁的替代品。有个小小的暗示不知大家看错了没有,永泽后来出国去的是德国,然而渡边在开篇的时候去的也是德国。文中永泽也认为渡边和其他人不一样,可能也因为这个原因。

  或许渡边忘记不了直子,可能这样是最后的安排了,直子死了可以和木月永远的在一起,哪怕渡边也自杀那就和17岁那年一模一样,那可能一样的事情又会发生,或者看似最差的结局会是最好的结局。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三)

  当四月来临,渡边感受到的不是春天带来的新意,而是无边的冷清与寂寞。

  望着人们或结伴而行,或练习棒球,或卿卿我我,但身旁却连一个问声“早安”或“你好”的人都没有。木月、直子、绿子都渐渐离他而去,没有比这更可怕的了。

  而对未来木月胆怯了,他没有勇气来面对,他甚至是恐惧的,不知所措的,他只有放下他的责任,选择离开。或许他认为死去是逃避责任的最好办法,也是惟一的方法,但是他错了,他给别人留下的是遗憾和痛苦。我不知道是不是该称他为懦夫,但我终究不能妄加评判。

  直子或许是坚强的,至少木月死后她试着去生活了,她试图让生活加归原位,但她似乎发现好像一切都改变了,什么都已回不到原点了,渡边在她心中的位置始终比不上木月,她只有狠心地抛下渡边结束了自己21岁的年华,在她心中或许只有木月才是她心灵的归属。

  死去的人或许是狠心的,他们永远无法理解活着的人有多么痛苦。

  我不敢说活着是一件享受的事,相反我觉得活着是一件痛苦的事。你不光是为自己活着,有时更多的时候是为家人、为朋友,死去是多少不值得的事,死去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并不能消除所有矛盾,只能给你最亲近的人带来莫大的痛苦与伤害。

  在痛苦中渡边选择担起责任,选择好好活着。

  年龄的增长并不代表着成长,成长是不断采集欢乐与忧伤,采集成功与失败,采集收获与失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迷茫,你可能手足无措,你可能把世界都已看透彻。但回头望身后路时,那里留下了你深浅不一的脚印,不管你是否满意都无法重走一遍。

  我想这就是青春。

  成长的同时也是担负一种责任。

  人性之美在于有勇气承担,有勇气面对,有勇气前进。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800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米小圈上学记》读后感500字

    【第1篇】 这个,我读了这本书。这本书里的主人公是米小圈和七岁小神童。米小圈的性格很活泼、开朗、甚至还有一些小调皮。他经常惹他的数学魏生气。有一次还在班长李黎的数学书上画了很多插图…

    读后感 2022年7月18日
    422
  •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读书笔记500字

    给我们推荐了《了不起的狐狸》这本书,刚一买回来,我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故事的主角是狐狸先生。狐狸先生和狐狸太太、还有…

    读后感 2022年6月19日
    105
  • 悲惨世界读后感800字

    在书中,出狱后的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着他人的歧视。社会的不公与排斥,一点点的磨灭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过向善的信心。是慈悲为怀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无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无路…

    读后感 2022年7月3日
    80
  • 《刀疤豺母》读后感700字

    书是知识的宝库,是她,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生活;书是进步的阶梯,是她,帮助我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书是快乐的源泉,是她,带给我幸福,带给我满足・・・・・・ 《刀疤豺母》,讲述了…

    读后感 2022年7月29日
    76
  • 《我们一起走,迪克》读后感200字

    里我看了《我们一起走,迪克》,这本书讲的是阿炯和迪克的故事。  阿炯是一个盲人,从小就离开了他和,阿炯跟随着一个老艺人学会了拉二胡,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他的。 …

    读后感 2022年7月22日
    84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2000字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作者是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他自1894年始,写下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以本书最为著名;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有的著作中,…

    读后感 2022年9月5日
    8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