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柳花飞入正行舟的翻译赏析

  《行舟·柳花飞入正行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益。其古诗全文如下: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鉴赏】

  此诗特点在于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读后有余味,有言外的意思和情调。

  前两句写景。舟行扬子江中,岸上柳絮飘来,沾襟惹鬓;诗人斜卧舟中,一任菱花轻舟随着碧绿的江流荡漾东去。粗粗看来,俨然一幅闲情逸致的画面,仔细品味,方使人觉出其中自有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在。春回大地,绿柳飘絮,按说应使人心神怡悦,但对于客居异地的游人来说,却常常因为“又是一年春好处”而触发久萦心怀的思乡之念。何况,柳枝还是古人赠别的信物,柳花入怀,自然会撩惹游子乡思的愁绪。

  如果说,诗人这种思乡的愁绪在前两句里表达得尚属含蓄,不易使人体察,那么,后两句就表露得比较明显了。“闻道风光满扬子”这一句是说,诗人自己思乡心切,愁绪萦怀,没有观赏风景的兴致,“风光满扬子”只是听人所道,他不想看,也不愿看,因为他身处江南,神驰塞北(诗人故乡在陇西姑臧),眼前明媚的春光非但不能使他赏心悦目,反倒只能增其乡思愁绪。类似这样的情状,我们在古代的优秀诗词当中是常常可以见到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写到:“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闻道春光好,同样是自身愁绪多,一个终于没有去,一个尽管去了,但根本无心赏景。所取态度虽殊,感情表达的效果却是同样深切的。

  既然舟行扬子江,不是为了赏景,那又为何而来呢?第四句作了回答:“天晴共上望乡楼”。原来诗人是为登楼望乡而来。但读诗至此,读者心里不免又生出许多新的疑问:为什么要在“风光满扬子”的“晴天”才登楼望乡呢?诗中没有明说,留给读者去想象、体会、玩味。或许是,古时别家出走多在岁寒过后,当物华又换,春光再满时,游子的乡思倍切吧?或许是,风光明媚的晴天丽日,空气清朗,登楼望乡,可极目千里吧?所有这些,尽管没有写出,却比明白形诸文字更丰富,更耐人寻味。这正是这首绝句的神到之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167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最新文言文辞职信全文

    最新文言文辞职信全文   导语:辞职信是辞职者在辞去职务时的一个必要程序,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文言文辞职信全文。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尊敬的领导们: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22
  • 文言文《卫人迎新妇》原文翻译及赏析

    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骖,无笞服!”车至门,扶,教送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53
  • 宁波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

    宁波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异形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悠悠乎与…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2
  • 一些诗词

    小重山  孤木怀前落叶萧。减风寒去去,泪飘飘。波平塘浅影鱼招。一盏月,鱼与静酌邀。   日起自塘潮。撩眉平目眺,鸟空巢。俱游空远语天桥。逍稚气,塘与树相雕。  …

    古诗文 2022年9月29日
    121
  • “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欲入重耳”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欲入重耳。晋许之,於是使人送重耳。二月,重耳立为晋君,是为文公。文公使人杀子圉。子圉是为怀公。其秋,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难…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4
  • 母亲节的诗歌

      您生命的秋天,是枫叶一般的色彩,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时值霜天季节,却格外显得神采奕奕。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母亲节的诗歌,欢迎阅读参考!   母亲节的诗歌1   尽管长时间没有向你…

    古诗文 2022年11月4日
    2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