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续短歌》翻译赏析

  《长歌续短歌》作者为唐朝诗人李贺。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凄四月兰,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月明落石底。

  裴回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前言】

  《长歌续短歌》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抒发了诗人郁愤难平的情怀,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寻求仕进的要求。全诗在立意和表现方法的运用上,都与《离骚》很相似。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情绪融化在生动的比喻和深邃的意境中,含蓄隽永,优美动人,颇得《离骚》的神髓。

  【注释】

  长歌续短歌:题目从古乐府《长歌行》、《短歌行》化出。

  长歌二句:互文的修辞手法,长歌短歌,唱破衣襟,吟断白发。

  秦王:指唐宪宗。宪宗当时在秦地,所以称为秦王。

  旦夕:日日夜夜。内热:内心急躁而炽热。

  陇头:田间地头。此二句比喻诗人如饥似渴地思念唐宪宗。

  凄凉二句:因为困顿潦倒,看到初夏万物茂盛,更加自感凄凉。

  离离:重叠、罗列的样子。

  明月:比喻唐宪宗。这两句的意思为:夜峰罗列,月光照耀在落石下,不及他处。比喻君恩被群小阻隔。

  裴回:即“徘徊”,彷徨不进貌。

  之:代词,代指唐宪宗。

  鬓先改:鬓发已经变白。

  【翻译】

  写长歌把我的衣襟磨破,吟短诗使我的白发脱落。谒见秦王没有机缘,日夜焦虑我心中烦热。喝口壶中酒,聊以解渴,拔把垅头谷,暂充饥饿。四月将尽,千里大地一片绿色,自己却贫困潦倒,不由人感到凄凉难过。夜幕中峰峦起伏重叠,明亮的月光却只向谷底照射。我来来回回沿着石崖寻觅,可它又在高峰之外不可捉摸。自己终不得与其共事,歌成而头发早已变白。

  【赏析】

  开头二句紧扣诗题,有愁苦万分,悲歌不已的意思。“破”、“断”二字,用得很奇特,但也都入情入理。古人有“长歌当哭”的话,长歌当哭,泪洒胸怀,久而久之,那衣襟自然会破烂。杜甫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的诗句,人到烦恼之至,无计可施的时候,常常会下意识地搔爬头皮,白发越搔越稀。这首诗的“断”可能就是由杜甫诗中的“短”生发出来的。

  三、四句写进见“秦王”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内心更加郁闷,像是烈火中烧,炽热难熬。“秦王”当指唐宪宗。王琦说:“时天子居秦地,故以秦王为喻。”(《李长吉歌诗汇解》)李贺在世时,宪宗还能有所作为,曾采取削藩措施,重整朝政,史家有“中兴”之誉。李贺对这样的君主是寄托希望的。他在考进士受到排挤打击之后,幻想他能像马周受知于唐太宗那样,直接去见皇帝,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五、六句具体描述诗人苦闷的心情与清贫的生活,与开头二句相照应、相补充。“渴饮壶中酒”,渴是“内热”的表现,饮酒的目的在于平息内热、消愁解闷;“饥拔陇头粟”,为求见“秦王”不惜忍饥挨饿,靠从地里拔粟充饥。

  七、八句写景。“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初夏已尽,盛夏来临,草木葱翠,生气勃勃,原是不会有凄凉之感的。然而“绿肥红瘦”,万花摇落,诗人又不禁为之唏嘘感叹。下面的“千里”句,故意用欢乐的色调映衬凄苦的情怀,颇有“春物与愁客,遇时各有违”(孟郊《春愁》)的意味,这样反复渲染,有一唱三叹之妙。诗人述怀从景物落笔,寄情于景,意味深长。

  后六句采用借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面上写景物,实际上写人事。“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夜间的峰峦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黝黑而高,竟把那明朗的月亮遮得无影无踪,让诗人感到纳闷。诗人沿着那崎岖的石径四处寻觅,忽而发现它在高峰之外。峰峦阻隔,高不可攀,心中异常痛苦,因而慷慨悲歌,鬓发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加苍白,忧伤催人老。“夜峰”、“明月”等句喻意微婉。“明月”借喻唐宪宗,夜峰指代他身边的卿相们,意思是宪宗为一些大臣所包围,闭目塞聪,就像月亮为峰峦所阻隔,虽有明光,却不能下达。这些表明诗人深知当时朝廷的弊病,他想向宪宗陈述国事,以匡时救弊,然而“山”高“月”远,投告无门,只有暗自忧伤而已。

  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叙》中评李贺的诗说:“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这首诗在立意和表现方法的运用上,都与《离骚》很相似。“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寄托遥深。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情绪融化在生动的比喻和深邃的意境中,含蓄隽永,优美动人,颇得《离骚》的神髓。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174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宋史·樊知古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樊知古传 樊知古,字仲师,其先京兆长安人。父潜,事李璟,任汉阳、石埭二县令,因家池州。知古尝举进士不第,遂谋北归,乃渔钓采石江上数月,乘小舟载丝绳,维南岸,疾棹抵北岸,以度江之广狭…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31
  • 州桥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582
  •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香山同知彭君小传》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香山同知彭君小传》   同知彭君小传 袁枚   君姓彭,讳翥,字竹林。云南大理府进士,选广东封川县知县,调香山。乾隆四十九年春,余寓端州,彭君来见,执弟子礼甚谨。…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21
  • 桥玄字公祖,汉末梁国睢阳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桥玄字公祖,汉末梁国睢阳人也。少为县功曹。时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奸。景壮玄意,署而遣之。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昌素为…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66
  •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

      原文:   细柳娘,中都之士人女也。或以其飘枭可爱,戏呼之“细柳”云。柳少慧,解文字。而生平简默,未尝言人臧否。但有问名①者,必求一亲窥其人。阅人甚多,俱言未可,而年十九矣。父…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54
  • 《卖油翁》节选文言文考题

    《卖油翁》节选文言文考题   文言文阅读。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6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