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家濑·飒飒秋雨中翻译赏析

  《栾家濑·飒飒秋雨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前言】

  《栾家濑》为唐代诗人王维编写的一部诗歌,巧妙地以静中有惊、以惊见静的艺术手法,通过“白鹭惊复下”的一场虚惊来反衬栾家濑的安宁和静穆。在这里,没有任何潜在的威胁,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宁静生活。

  【注释】

  ①濑:石沙滩上流水湍急处

  ②飒飒:风雨的声音

  ③石溜:石上急流

  【翻译】

  山谷中的溪水蜿蜒曲折,深浅变化莫测。有时出现一深潭,有时出现一浅濑。所谓濑,就是指从石沙滩上急急溜泻的流水。这流水虽然湍急,但明澈清浅,游鱼历历可数,鹭鸶常在这里觅食。它把腿脚静静插在水中,树枝似的一动不动,直到麻痹大意的游鱼游到嘴边,才猛然啄取。正当鹭鸶全神贯注地等候的时候,急流猛然与坚石相击,溅起的水珠象小石子似的击在鹭鸶身上,吓得它“扑漉”一声,展翅惊飞。当它明白过来这是一场虚惊之后,便又安详地飞了下来,落在原处。于是,小溪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

  【鉴赏】

  王维的山水诗在含蓄方面可谓发挥到了极致,欲吐而不露,欲彰而暗隐,让读者于留白处会心,感受其内在的意蕴、文字背后的情致。这首《栾家濑》的含蓄美就表现在:

  虚实含蓄:此诗和诗人其他的山水田园诗一样,也是多在虚处(写景)着笔,让人们从虚的意象里张开想象的翅膀,去寻觅诗中含隐的实的事物(情感)。这里写景是虚,诗人喜爱这里的幽境是实,但字里行间“喜爱”(实)二字只字未提,却含蓄地藏于美景之中。尤其是“跳波自相溅”中的一个“自”字,又特别提醒我们,这一切生动的变化,并非人为的安排,而是大自然这个生命世界的自在自为,一切都是自在的自然,这又是借实——“跳波”“相溅”来写虚——自在之心。

  跳跃含蓄:王维其实也是“蒙太奇”手法运用的高手,此诗里即可见一斑,他由空中的细雨,到溪涧的湍流、觅食的白鹭,再到白鹭受惊——飞起——“复下”这几个空间位置的跳跃,真可谓一跃一景,尺幅万里,带给读者不尽的联想和再创造空间,实有“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脂砚斋语)之妙。

  结句含蓄:王维的山水诗,在“绘画”之后,往往以意蕴深远的句子作结,从而使得全诗境界顿出。此诗即通过“白鹭惊复下”的一场虚惊来反衬栾家濑的安宁和静穆,说明这里没有任何潜在的威胁,可以过无忧无虑的宁静生活,暗中也道出了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全诗没有华丽的字眼,因而诗中始终弥漫着一种淡雅之气。让人感觉作者在这与繁华无关的世界里,诗意地栖居着,淡淡地品味着人生,也正是诗人淡泊到了极致的情感自然流露,让人读来也觉得霎时心灵中呈现出虚静澄明之貌,仿佛滤去了烟火之气,进入闲散自如的状态。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183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唐诗为有·为有云屏无限娇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李商隐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为有·为有云屏无限娇译文及注释 为有·为有云屏无限娇译文 云母屏风后面的美人格外娇…

    古诗文 2023年2月19日
    15
  •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寄欧阳舍人书》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写给其师欧阳修的一封感谢信,文章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来述说“立言”的社会意义,阐发“文以载道&rdq…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2
  •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的差异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的差异   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23
  • 赵佶《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赵佶 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472
  • 读孟尝君传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

    古诗文 2020年3月6日
    662
  • 40句,名句古典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蜀相》) 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 3.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

    古诗文 2022年9月29日
    3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