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说送张琥》原文及译文

  稼说送张琥

  宋·苏轼

  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完;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致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

  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选自《苏轼文集卷十》)(11上海卷)

  [注]①古同“盍”,何不。②敛:收拾,此处意为收割 。③耰:捣土块的农具。铚:镰刀。艾:通“刈”,收割。④闵:勉,勉力。⑤得:此指中进士。⑥这是苏轼赠与同事张琥的一篇杂说。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敛之常及其熟敛:收拾,此处意为收割

  B.以待其成者,闵闵焉 闵:勉,勉力

  C.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爵:爵位

  D.其亦以是语之 语:转告

  【答案】C。 “爵”前有“五十而后”,应该活用为动词,封爵。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①而敛之常及其熟 ②其孰能讥之乎

  C.①以待其成者,闵闵焉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①如婴儿之望之长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答案】D。A连词,表并列,又/连词,表递进,而且。B代词,它/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C连词,表目的,来/介词,表原因,因为。 D助词,用于主谓短语中。

  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以为庄稼要种得好至少应当做到:土地可以休耕轮作,耕种不能耽误农时,收割一定要等庄稼完全成熟之后。

  B.古人超过今人的原因是他们非常重视自我修养和积累,一定要等到思想完全成熟后才出来做事、为官,就像水一定要等到充溢后才流淌出来,弓拉满之后才发箭。

  C.苏轼非常羡慕张琥能够有再学习的机会,劝勉他治学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并希望他过问弟弟苏辙是否做到了这一点。

  D.这篇文章以种庄稼比喻做学问,以保全地力比喻人生修养,喻义恰当、哲理深刻:文章以“我”为例入文,语气亲切,显示出大师虚怀若谷。

  【答案】C。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

  B.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以为不是而众已妄推之矣

  C.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

  D.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

  【答案】A。在理解句意的前提下,注意句式与虚词。难点在句子的后面部分“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 。

  9.将文言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4分)

  ②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3分)

  ③子归过京师而问焉。(3分)

  【答案】

  (1)对孱弱的人精心哺育,使他坚强健壮起来;对才智缺乏的人注意教养,使他逐渐充实起来。(4分,“虚者、弱者”“养 ”“刚、充”“以至”各1分)

  (2)这是古代的人能够超过现代火、如今的君子不如古人的原因。(3分,“所以”“过”“及”各1分)

  (3)您回去时路过京城打听一下。(3分,“归”“过”“问”各1分)

  [参考译文]

  你(何不)可曾观察过富人怎么种庄稼的吗?他们的田又好又多,他们的粮食充足而有余。他们的土地又好又多,就可以实行休耕轮作,土地的肥力便能够保全;他们的粮食充足而有余,那么耕种就能够常常不误季节,收割也常常能够等到庄稼完全成熟之后进行。所以富人的庄稼往往很好,秕子少,产量高,长时间存放也不会腐烂。

  如今我这个十口之家,却总共只有百亩土地。每一寸土地都拿来利用,日日夜夜期盼着收获,辛勤耕作、收获,充分利用土地,把庄稼种得像鱼鳞一般密集,因此土地养分就被用尽了。耕种常常抢不上季节,收割又往往来不及等到庄稼成熟。这样怎么还会有好收成呢?

  古代的人,他们的才干并没有超过现代人的地方。他们平日里注意自身修养并且不敢贸然行事,等候着思想才华完全成熟,那种勉力的样子,就好像盼望婴儿快快长大。对孱弱者精心哺育,使他坚强健壮起来;对才智缺乏者注意教养,使他逐渐充实起来。三十岁以后才出来做官,五十岁以后再求加官封爵。在长时期的屈身之中伸展,在准备充足之后再发挥作用;就像水流淌于充溢之后,箭发射于满弓之极一样。这是古代的人能够超过现代人、如今的君子不如古人的原因。

  我从小就有用功学习的志向,不料能早早地与您同科考中,不过您的成功,也不能说不早啊!我现在虽然想到自以为还很不够,但众人却已经胡乱地称颂我了。唉,您这次前去,务必要专心学习啊!在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在深厚积累之后慢慢地释放出来,我能告诫您的也就到此为止了。

  您回去时路过京城打听一下,有名叫苏辙、字子由的人,是我弟弟,请您将这些话也转告他。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208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一毛不拔

    朝代:魏晋 作者:邯郸淳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598
  • 《忆江南》译文及赏析

    《忆江南》译文及赏析1   《忆江南》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译文   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3
  • 王阳明《象祠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王阳明《象祠记》,本文为王守仁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时所作。象祠,为纪念虞舜的同父异母弟象而修建的祠堂。根据古代传说,象在其母怂恿下,曾多次谋害舜,皆未得逞。其后,象被舜所感化。舜即位…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35
  • 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   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   子恶死乎?曰:然。   任曰:予尝言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44
  • 天净沙·秋_白朴的曲原文赏析及翻译

    天净沙·秋_白朴的曲原文赏析及翻译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0
  •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禽羽以归”阅读答案及翻译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ldq…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4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