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鼎孳《吃野菜说》原文及译文

  新雨后,绿芜如发,园蔬叶叶,青满畦径。启扉视之,知一年春事又将烂漫矣,家人间撷作羹,劣得一饱。野香拂拂,从匕箸间出,诚有如子瞻所谓饱霜雪之精、味含土膏①者。

  独怜此物没蓬蒿中,与贫士为伍,寒窗一嚼,胜十日太牢②,甚不可进于达官贵人、钟鸣鼎食、芍药撰、朱砂羹之口。今中原嗷嗷,道殣相望,雁粪榆皮,所在仰以为命。甚且折骨解肢,与乌鸢争攫啄之利。吁,可悲也!彼达官贵人日啖浓鲜,当翠袖,奉卮华茵,度梦时亦曾念及野人藜藿③不继无耶?

  昔人曰:民不可有此色,士大夫不可无此味。知信哉!

  【注】①土膏:土地中的膏泽。⑦太牢:古时祭祀用的猪、牛、羊,泛指美味佳肴。③藜藿:野菜。

  1: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2:赏析这篇散文的写作特色。(6分)

  参考答案

  (1)解析: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抓住“野菜”的比喻义即可作答。

  参考答案:“色”指百姓的饥色,“味”表面指野菜之味,实指百姓的疾苦;文中将百姓饥寒交迫、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与权贵锦衣玉食的奢侈生活进行对比,借前人之口表达了作者希望士大夫能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的愿望。

  (2)解析:考查鉴赏语言特色的能力,注意修辞手法也是特色。

  参考答案:选材切中时弊,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运用了借物托讽、对比等手法和卒章显志的结构形式;语言整散结合,形象生动,具有讽喻色彩。

  【参考译文】

  刚下过雨,一片新绿,园里的野菜也长得十分茂密,田间小径铺满绿色。打开门看见满眼新绿,就知道一年的春天又满是生机。家人从中采摘一些做成野菜汤,差不多也能吃饱。野菜香味四处飘荡,从汤匙、筷子之间散发出来,确实像苏东坡所说的品尝了霜雪的精华和泥土的味道。

  我只可惜这东西湮没在蓬蒿野草之中,和贫穷的读书人为伍,在寒窗下吃一次,甚至胜过最美味的佳肴,野菜更不能吃到那些钟鸣鼎食、每天吃芍药馔、朱砂羹的达官贵人的嘴里。如今中原饥荒,道路上满是饥饿的人群,大雁粪便、榆树皮,都成为人们赖以为生的东西。甚至和乌鸦之类争夺死人的残肢。唉,可悲呀!那些达官贵人每天都吃着浓鲜的饭菜,穿着华丽衣服,坐在华丽的垫子上享受美酒,他们睡梦中是否也曾想到老百姓连最粗糙的饭菜都难以为继呢?

  古人说:百姓不能面有菜色,而士大夫不能不了解野菜的味道。这话的确太对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558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初中语文文言文理解:塞翁失马

    初中语文文言文理解:塞翁失马   阅读文言文《塞翁失马》,回答问题。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0
  • 昔有长者子

      【文言文】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③得一车,持来归家。诣④市卖之,以⑤其贵故⑥,卒⑦无买者…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98
  • 折桂令·问秦淮

    朝代:清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

    古诗文 2020年3月1日
    652
  • 贺新郎(寿右史·正月初七)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曾侍螭头立。吐危言、婴鳞编虎,扶持熬极。谁炼精金铸刚卯,气节毅然镇国。肯顾恋、眼前官职。碧水丹山持翠节,这幅星、特为吾闽出。发义廪,无…

    古诗文 2020年5月30日
    804
  • 何景明《雨夜》古诗原文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①笳:一种乐器。   ②万井:古制八家为井,…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52
  • 陈谏议教子

    原文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

    古诗文 2022年5月19日
    13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