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中寒·一方黑照三方紫》原文及鉴赏

  《北中寒·一方黑照三方紫》作者为唐朝诗人李贺。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

  三尺木皮断文理,百石强车上河水。

  霜花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濛天。

  争瀯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

  鉴赏:

  全诗没有情节贯穿,甚至也没有时间流,全由片断的景色联结而成,如“一句一绝”者,即每句诗都展示一种景观,共同呈现着“北中寒”。然而诗人也有意匠经营。首先,诗第一句就是大的笼罩:“一方黑照三方紫。”写出北中天色晦暗,竟映带得其余各方成了紫色。诗人所本为《周礼注》“北方以立冬,谓黑帝之精。”《金丹清真元奥》:“太阳南明,太阴北黑。”但在表现上更具象化,“黑”、“紫”的浓重色调,给人以种秘而威压之感。“照”本用于光明(普照),这里用于晦暗(笼罩),更增添了上述感觉。在全诗写景中,首句提纲挈领。以下各句,虽说没有明显的逻辑联系,然而除“三尺木皮断文理”外,都是写天地间水文变幻所构成的种种不同奇观,而这正是严寒统治的世界的特点。这些景观次第是冰封的黄河及河上的行车、钱大的霜花、浓厚的雾幔、浮冰充斥的海洋、冻结了的飞瀑等等,既真实,又揉合了诗人奇异的想象,从而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冰雪世界,那里天是黑的、地是亮的,宛如一座神秘的水晶王国,人会感到寒冷,更会感到超出寒冷百倍的惊讶和愉快。此诗,像是李贺从他那古破锦囊中掏出些零金碎玉般的断句,随便凑合而成的。然而,一经组合,便天衣无缝了。

  遣词设喻,于无理处得奇趣,是此诗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如果读者拘泥于常识,自然常识和语法常识,那么就会对《北中寒》的诗句逐一加以“订正”:黄河冰合时,应是鱼龙潜底。说“鱼龙死”,没有道理。《汉书》谓“胡貉之地,阴积之处,木皮三寸”,不是“三尺”;是“百石重车”,不是“强车”;是“上河冰”,不是“上河水”;迷露可说挥刀难破,不是“不入”。然而所有这些无论从事理上还是措辞上对常规的违逆,都包含着独创的匠心,都是出奇制胜。“鱼龙死”意味着河水全体冻结,注重表现异乎寻常的严寒,无理而有趣。“百石强车上河水”的“水”即是“冰”,但用“水”字则取得了一种令人惊异的效果。“抽刀断水水更流”虽更近乎常理,而“挥刀不入迷濛天”则别有神奇之感,可见那北国之雾特别的稠密。虹本有七彩,而“玉虹”的铸辞,更强调冻瀑的透明,而透明中亦能折射出不同的色光,给读者十分奇异的语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046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   导语:了解文言文知识点,可以为各位的考试带来很大帮助。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欢迎各位参考。   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47
  • 《春日游罗敷潭》翻译赏析

      《春日游罗敷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行歌入谷口,路尽无人跻。   攀崖度绝壑,弄水寻回溪。   云从石上起,客到花间迷。   淹留未尽兴,日落群峰西。 …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2
  • 韩非子《自相矛盾》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99
  • “古寺拆为修寨木,荒坟开作甃城砖。”全诗赏析

    “古寺拆为修寨木,荒坟开作甃城砖。”出自唐末现实主义诗人杜荀鹤《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 握手相看谁敢言,军家刀剑在腰边。 徧收宝货无藏处,乱杀平人不怕天。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26
  • “阮裕,字思旷,宏达不及放”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阮裕,字思旷,宏达不及放①,而以德业名知。弱冠辟太宰掾。大将军王敦命为主簿,甚被知遇。裕以敦有不臣之心,乃终日酣觞,以酒废职。敦谓裕非当世实才,徒有虚誉而已,出为溧阳令,复以公事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26
  • 流传千古的中国古诗词29首集锦赏析

    2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3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