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之麋》原文和翻译

  原文

  《临江之麋》

  作者:(唐代柳宗元)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选自《柳河东集三戒临江之麋》,

  翻译

  江西省清江县有个打猎的人,捉到一只小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翘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去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麋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麋鹿逐渐长大了,忘记了自己是只鹿,把狗当作自己真正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狗因为害怕主人,于是和麋鹿玩耍,和麋鹿低头抬头十分友善,然而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想要吃掉麋鹿。三年之后,麋鹿走出家门,看见大路上有一群野狗,立刻跑过去想跟它们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麋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杀了吃掉,麋鹿的尸体七零八落地散落在路上,麋鹿至死都不明白自己死的原因。

  注释

  畋(tián),打猎.

  麋(mí)麑(ní):小鹿。

  之:代指麋鹿。

  畜(xù):饲养。

  垂涎:流口水。

  扬尾:摇尾巴。

  皆:都

  其人怒,怛之。怛(dá),惊吓,呵斥。其:那个。之:代群犬。

  是:这。

  日:天天、每天。

  习示之:之:代群犬。

  良:的确。

  自是:从此。自:从。是:这。

  就:接近。

  习:常常。

  偃(yǎn):互相碰撞翻滚。

  啖其舌:舔它自己的舌头(想吃鹿)啖(dàn),吃,这里的意思是舔。

  稍:渐渐,逐渐。

  善:友好,友善。

  走:跑(过去)。

  抵触:相互亲近地碰撞。

  甚:很。

  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使:让。

  如:依照,按照。

  益:更加。

  就:接近。

  俯仰:周旋,应付。

  积久:日子一久。

  涎(xián),唾沫,口水。

  示:给看。

  众:多。

  共:一起。

  以为:把……当作。

  是:指示代词,这个,这样。

  稍使与之戏:戏:游戏,玩耍之:代群犬。

  忘己之麋也:之:助词,无实意。

  然时啖其舌:然:表转折。其:自己的。

  悟:明白。

  狼藉:指麋鹿的尸体

  怛:恐吓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052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诸葛孔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诸葛孔明 陈 亮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偪人主而上不疑,势…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6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言文阅读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言文阅读   苏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3
  • 文言文课堂题目与答案

    文言文课堂题目与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风烟俱净 俱:全,都   2、 从流飘荡 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30
  • 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文学常识   1。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2。《战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初有《国策》《国事》《短长》《长书》《修书…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60
  • “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69
  • 《题君山》《忆钱塘江》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题君山       (唐)雍陶       &nb…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