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真觉赏瑞香古诗翻译赏析

  《西江月·真觉赏瑞香》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公子眼花乱发,老夫鼻观先通。领巾飘下瑞香风。惊起谪仙春梦。

  后土祠中玉蕊,蓬莱殿后鞓红。此花清绝更纤秾。把酒何人心动。

  【前言】

  《西江月·真觉赏瑞香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咏瑞香花词。上片以人的感觉表现瑞香之芳香,下片以玉蕊花和牡丹名品“鞓红”作比,盛赞瑞香的“清绝”和“纤秾”。全词追叙了同友人宿真觉院而赏瑞香之事,层层递进,有感而发。

  【注释】

  ⑴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

  ⑵真觉:不详,疑为寺观名。

  ⑶后土祠:指扬州后土祠。玉蕊:花名,《广群芳谱》:“花类梅而萼瓣缩小,心微黄,类小净瓶,暮春初夏盛开,叶独后凋,其花白玉色,其香殊异,高丈余。”

  ⑷蓬莱殿:北宋汴京皇宫内殿名。红:牡丹之一种。

  ⑸纤秾(nóng):指花朵纤柔浓丽。

  【翻译】

  我与曹子芳宿于真觉院,子芳睡眼惺松,头发零乱,睡得正沉,没有感觉到瑞香花开,倒是我先闻到了一股花的芳香。一阵轻风吹过,带来浓烈的瑞香花的芳香,仿佛当年杨妃领巾上飘落的香气。芳香太酷烈了,竟然把正酣然人梦的曹子芳也从梦中惊醒。瑞香花国色天香,堪与扬州后土祠中珍稀的玉蕊花及汴京蓬莱殿后的程红牡丹相媲美。这瑞香花既清雅绝伦又纤柔浓丽,把酒赏花,那秀美的姿色和浓烈的异香,怎不令人神怡心动呢。

  【赏析】

  上片写奇香,渲染烘托,韵趣传神。“公子眼花乱发,老夫鼻观先通。”先从香气刺激人的感官写起,突现出花香之奇特,它不仅袭击得友人曹子方“眼花乱发”,还冲通了词人堵塞的鼻孔,使嗅觉顿时灵敏起来。“领巾飘下瑞香风,惊起谪仙春梦”,则更夸张出香气的威力,其想象力之丰富,令人惊叹。二句用唐朝杨贵妃和李白的故事,以奇铸境。

  下片专写瑞香花的浓艳,落想新巧,淋漓博喻。“后土祠中玉蕊,蓬莱殿后辊红。”牡丹历来被称为花中之王,无与伦比,但瑞香花却可与最名贵的牡丹品种相匹敌。人们都说古扬州后土祠中的玉蕊花极其艳丽,洛阳蓬莱殿后的富贵牡丹“程红”举世无双,但是,“此花清绝更纤秾”,瑞香花的“清绝”和它的纤柔浓艳,却都超过了“玉蕊”和“鞓红”。末句“把酒何人心动”意谓对花饮酒哪一个人不为之心动。最后由花过渡到人,暗喻出词人和友人曹子方的才华,都像瑞香花一般“灵草异芳,俟时乃出。词人时因在朝中被群小谗陷,被迫“补外”知杭州,内心郁闷怨愤,壮志难酬,而借古所未有的庐山瑞香花自喻,可谓豪气贯注,斫思灵运。含意深邃,象外有旨。

  这是一首咏瑞香花词。极写瑞香花的奇香和浓艳,谓为花中祥瑞。全词咏物兀傲,渲染烘托,层层递进,环环相生,最后繁花落尽见真谛,感人至深。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089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沁园春(饯郑金部去国)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谷口高人,偶溯明河,近尺五天。见紫霄宫阙,空中突兀,玉皇姬侍,云里蹁跹。滴露研朱,披肝作纸,细写灵均孤愤篇。排云叫,奈大钧不管,沙界三…

    古诗文 2020年5月23日
    552
  • 古诗渡易水歌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还 一作:复反)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此句疑为后人补作) 渡易水歌译文及注释 渡易水歌译文 风声萧…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25
  •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翻译赏析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译文]  晚风中传来了羌笛悲凉的《关山月》曲,遥想万里家乡闺中人无奈愁绪满怀。    [出…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31
  • 飞毛腿――闻一多

                   我说飞毛腿那小子也真够别扭,      …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40
  • 白玉蟾《早春》译文及赏析

      《早春》   宋代:白玉蟾   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早春》译文   早春时节,南面朝阳的梅枝才开了两三朵花,正好又下了…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69
  • ●卷四十二 ◎论十首

      【宋襄公论】   鲁僖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一日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苏子曰:“《春秋》书战,未有若此之严而尽也。宋公,天子之上公。宋,先代之后,于周为…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4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