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远看山有色原文及赏析

  《画·远看山有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前言】

  《画》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全诗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

  【注释】

  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

  2惊:吃惊,害怕。

  【翻译】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赏析】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463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孙永,字曼叔,世为赵人,徙长社”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孙永,字曼叔,世为赵人,徙长社。年十岁而孤,祖给事中冲,列为子行,荫将作监主簿,肄业西学,群试常第一。冲戒之曰:“洛阳英隽所萃,汝年少,不宜多上人。”自是不…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6
  • 文言文练习题:崔景偁拜师

    文言文练习题:崔景偁拜师   崔景偁拜师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42
  • 有关描写思乡乡愁的古诗词名句

    乡思离情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25
  • 屈原《国殇》译文参考 《国殇》鉴赏及赏析

      《国殇》   先秦: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22
  • 描写父亲诗词

      1、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2、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王建 …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4
  • “谯国夫人者,高凉洗氏之女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谯国夫人者,高凉洗氏之女也。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3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