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同父见》原文赏析

  【原文】

  贺新郎

  【宋】辛弃疾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年、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简析】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陈亮自浙江东阳来江西上饶北郊带湖访问作者。作者和陈亮纵谈天下大事,议论抗金复国,极为投契。陈亮在带湖住了十天,又同游鹅湖(山名,在江西铅山县东北)。后来,陈亮因朱熹失约未来紫溪(地名,在江西铅山县南),匆匆别去。辛弃疾思念陈亮.曾先写《贺新郎》一首寄给陈亮。陈亮很快就和了一首《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辛弃疾见到陈亮的和词以后,再次回忆他们相会时的情景而写下了这首词。从时间上看,这首词可能作于淳熙十六年(1189)春天。

  上片写友情。前四句以陈登、陈遵作比,说明作者与陈亮思想一致、情投意合的深厚友谊。中三句写他们旷达的胸怀与不慕富贵荣华的高尚情操。后四句写他们为国事担忧而发的恢宏议论以及因无人响应而产生的牢骚。下片论国事。前四句从抗战派与投降派的尖锐矛盾出发,提出了为什么祖国遭受分裂这一严重问题。实际上是?quot;南北分裂,已成定势这一投降主义谬论的批判。中四句,通过千里马的遭遇,摆出了人材不得重用却又高喊搜罗人材以致堵塞了收复中原的通路这一严酷现实,揭露了投降派坚持屈辱求和打击抗战派的反动政策。最后四句,通过男儿到死心如铁和补天裂这样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他们争取祖国统一的决心。

  这首词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和陈亮在思想一致的基础上所结成的战斗友谊,抒发了他们坚持抗战,志在统一的壮志豪情。

  这是一首唱和词,但与一般酬答往来的庸俗之作大不相同,它写得感情饱满,痛快淋漓,内容丰富,形象鲜明。值得提出的是,这首词始终注意描绘和歌颂陈亮这一胸怀大志的人物形象。就全词来看,作者的笔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历史人物来赞美陈亮的宽阔胸怀与远大理想;二是通过对时政的抨击和对富贵的蔑视来突出陈亮的高尚品格;三是通过陈亮的言论男儿到死心如铁来歌颂陈亮为国牺牲的决心和坚定立场。词中把写景、抒情、用典、使事结合在一起,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467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手把手教你学文言文断句

    手把手教你学文言文断句   一、什么叫断句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8
  • 陈轸贵于魏王

      【文言文】   陈轸(《战国策》作“田需”)贵于魏王。惠子曰:“必善事左右。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88
  • 《百家姓.堵》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堵》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历史来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郑国,以封邑名为氏。春秋时期郑国有大夫洩寇,是执政大臣之一,与叔詹、师叔被称为“三良”。因他被封于堵邑(今河南…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2
  • 孟浩然――《留别王维》

    《留别王维》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54
  • 文言文求辞职论

    文言文求辞职论   吾事于烟台富士康六月有余,心力交瘁,上交辞职不批。特写辞职论,当贻之于吴中易安也!   余问焉,何为职?或曰:职者,生也。无职者无生,无生者虽然,辞职乃天下工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40
  •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知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3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