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原文及翻译

  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楞伽经》约千馀遍,而不会三身四智,礼师求解其义。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听吾偈曰: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通再启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师曰:“既会三身,便明四智,何更问耶?若离三身,别谈四智,此名有智无身,即此有智,还成无智。”复说偈曰:“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通顿悟性智,遂呈偈曰:“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

  译文

  作者:佚名

  僧人智通,寿州安丰人。他开始看的是《楞伽经》,大约读了一千多遍,却没有理解“三身”和“四智”,因此拜见慧能大师,请求讲解经文妙谛。大师说:“所谓‘三身’,第一是清净的法身,是你的本性;第二是圆满的报身,是你的智慧;第三是千百亿化身,是你的行为。如果离开你的本性而来谈‘三身’,就叫有身无智;如果领悟‘三身’并没有它自己的本性,就叫四智菩提。听我念一首偈语: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智通又问道:“‘四智’的妙义,我可以听听吗?”大师说:“既然已经领悟了‘三身’,自然就懂‘四智’了,还问什么呢?如果离开‘三身’,另外再谈‘四智’,这就叫有智无身,这种所谓有智,其实还是无智。”大师接着又念诵了一首偈语:“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智通立刻领悟了本性的智慧,也念了一首偈语呈献给大师:“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711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南辕北辙文言文及其翻译

      《南辕北辙》寓言故事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下面是关于南辕北辙的文言文翻译的内容,欢迎…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7
  • 写勉励激励类的古诗词大全

    志在守朴   养素全真   三国魏·嵇康《幽愤诗》       朴:纯朴本质。   素:纯洁。 &nbsp…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91
  • 这10句网络流行用语,全部来源于古诗词,原诗句更有诗意,美不胜收

    第1句 春风十里,不如有你 对应的古诗词句为“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七绝《赠别》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

    2023年1月20日
    69
  • 廖燕《青溪别业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青溪别业记 (清)廖燕  ①青溪别业者,为金陵鹤闲朱先生读书处也。予未至其地,其胜概则不可得而知者焉。今得而记之者,□因其嗣君林修未予道其详也。  ②林修于兹岁…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7
  •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5
  • 吕氏春秋文言文阅读

    吕氏春秋文言文阅读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在。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