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一首别子固文言文

  〔宋〕王安石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系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排印本《王文公文集》

  江南有一位贤人,字子固,他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贤人,我敬慕他,并和他交朋友。淮南有一位贤人,字正之,他也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贤人,我敬慕他,也和他交朋友。这两位贤人,不曾互相往来,不曾互相交谈,也没有互相赠送过礼品。他们的老师和朋友,难道都是相同的吗?我注意考察他们的言行,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竟是多么少呀!应该说,这是他们学习圣人的结果。学习圣人,那么他们的老师和朋友,也必定是学习圣人的人。圣人的言行难道会有两样的吗?他们的相似就是必然的了。

  我在淮南,向正之提起子固,正之不怀疑我的话。回到江南,向子固提起正之,子固也很相信我的话。于是我知道被人们认为是贤人的人,他们的言行既相似,又互相信任而不猜疑。

  子固写了一篇《怀友》赠给我,其大意是希望互相帮助,以便达到中庸的标准才肯罢休。正之也经常这样说过。驾着车子稳步前进,辗过中庸的门庭而进入内室,除了这两位贤人还能有谁呢?我过去不敢肯定自己有可能达到中庸的境地,但也愿意跟在他们左右奔走。在他们的帮助下前进,大概能够达到目的。

  唉!做官的各有自己的职守,由于个人私事的牵挂,我们之间不能经常相聚,作《同学一首别子固》,用来互相告诫,并且互相慰勉。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884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全诗诗意赏析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两句是出于 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37
  •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的诗意:只觉得衣裳潮湿,没有雨点也没有风声。 出自白居易《微雨夜行》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注释…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2
  • 《悟道诗》

    某 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此诗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诗中写某尼四出寻春,找不到春的踪迹,归来从枝上的梅花,忽悟春原来就在自…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66
  • 国学经典文言文

    国学经典文言文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49
  • 朱熹《春日》译文 《春日》鉴赏及赏析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译文   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7
  • 《赵襄主学御》原文及译文

      不在马《韩非子》   赵襄主学御(驾车)于王于期(即下文的“于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俄而(不久)与于期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你)之教…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5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