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杂诗古诗译文及赏析

  《山中杂诗》是南朝文学家吴均所作。这篇著名的南朝山水小品,语言清新优美,文字简练利落;文章条理分明,表现角度多样;写景状物生动逼真,抓住特征寓情于景。

  原诗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注释

  山中杂诗

  (南朝) 吴均

  山际见来烟①,

  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

  云从窗里出。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ī):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译文

  翻译:(一)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

  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

  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二)

  映入眼帘的——是暮色里蔼蔼的山岚,

  陷入竹隙的——是落日缓缓的画卷。

  鸟儿悠闲地飞向人家的房檐,

  从窗口缓缓飘出的是一丝淡淡的云岚。赏析

  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居的晚暮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

  它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

  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赏析一:

  这四句写景的小诗,自成一种格调。每句之前,如果用“你看那”三字一气连读,在我们眼前,就会展现出一幅绝妙的图画,就会响起一曲优美的乐章。杜甫《绝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放眼四望,触处生情,将不同的景物组合起来,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赏析二: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时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沈德潜说此诗:“四句写景,自成一格。”意谓这首小诗将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写景上,与一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结构不同,开了一种新的格式。其实,这四句中虽句句是景,却时时有人在其中,如前两句中的“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吴均是写山水的高手,这四句小诗之所以能勾勒出山居的特征就在于作者观察角度的选择得当。“烟”是由“山际”所见,“落日”是由竹中所见,“鸟”在檐上,“云”从窗出,这样,就不同与寻常的写山岚、落日、鸟和云,而带上了诗人山居所见的主观色彩,并有了典型的意义。就象是摄影,摄取同一物象,却各人有各人的角度。而一帧成功的作品,总是能取新颖巧妙的角度,摄出景物的特征与情趣,吴均的摹山范水也正是如此诗人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书法自成一体,称谓“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在文学方面,他提倡”骈体文”。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7)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后又被任为奉朝请。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x。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吴均出生在贫寒家庭,性格耿直,仕途上很不得意。他勤奋好学,很有才艺。梁武帝天监初,柳恽任吴兴郡太守时,召他为郡方簿,主管文书簿籍,常一起赋诗、酬唱。萧伟为建安郡王驻扬州(今南京)时,任命吴均为王府记室,负责文翰书札。萧伟迁督江州后,吴均被任命为国侍郎、兼府城局。不久,升任朝奉请。

  吴均想撰写齐史,向梁武帝求借齐帝的<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说:“齐民故事,布在流俗,闻见既多,可自搜访。”吴均就开始撰写<齐春秋>,他不顾忌讳,记载齐、梁间历史,成稿30卷。武帝以“其书不实”为由,派人责问,下令焚毁,并免去吴均的官职。不久,武帝又召见吴均,命他撰写上起三皇,下迄南朝齐代这一段《通史》。吴均撰成其中“本纪”、“世家”,还剩“列传”未写,因病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逝世。

  吴均善吟,有诗名,诗文有清拔之气。当时著名文史学家沈约,读了他的作品,十分赞赏。《如赠王桂阳》诗: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复明月。

  这首诗表现了贫寒之士的雄心和骨气,在构思上与左思的“郁郁漳底松”和陶渊明的“清松在东园”相近。又如《胡无文行》写道: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银光,

  铁骑追骁虏,金羁讨点羌。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

  诗中表现出凌厉直前的高昂气概,具有当时诗人少有的一种风云之气。在《吴朝请集》中,这类作品还不少。

  吴均的用世之志,在其他方面也有所表露,如其撰写的《宝剑》篇,在描写了宝剑材质的精良之后说:“寄语张公子,何当来见携”。很显然,这一精良的宝剑,就是作者对于自己才能的寄托,寄寓着一个怀抱美质,因出身寒微而难于显达的深沉之感。这种矢志不遇之概,也常随处触发。如说:“明哲遂无赏,文华空见沉古来非一日,无事更劳心”《发湘州赠亲故别三首》,在这种不平情绪的抒发中,也反映了当时现实的黑暗。

  吴均长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如《与施从事书》和《与顾章书》,分别把安吉青山和石门山(皆属昆铜乡)景物描绘得如诗似画,惟妙惟肖,艺术成就很高,为六朝骈文的著名篇章。

  吴均诗文在当时颇有影响,《梁书》本传载:“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

  吴均著作颇多,除上述外,还有注《后汉书》90卷、《庙记》10卷、《十二州记》16卷、《钱塘先贤传》5卷、《续文释》5卷、《文集》20卷。这些文集,可惜未流传下来。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另有志怪小说《续齐谐记》1卷传世,所写故事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其为小说,变卓然可观,唐宋文人都引为典据,阳羡鹅笼之记,尤其奇诡者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5002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关于陪你走下去的说说 一起走下去暖心的句子(精选29句)

    一)、往后余生,不管是风霜雨雪,还是艳阳高照,我都愿意陪你走下去! 二)、余生,会一直陪你走下去,微笑着,幸福着,陪伴是我对你最长情的告白。 三)、荒芜的路,我陪你走!陪你看遍山川…

    美文 2023年1月21日
    69
  • 关于立秋文案短句干净 立秋的文案短句唯美伤感(精选109句)

    立秋文案短句干净 一)、望一眼秋水,荡去如丝的烦恼;揽一簇秋花,细数幸福的芬芳;携一丝秋风,送走南飞大的雁;拥一片秋光,送去真切的祝福,愿你立秋快乐。 二)、红叶飘飘,深秋来访,鱼…

    美文 2023年1月22日
    29
  • 关于你我有缘无分说说精选33条(精选)

      一、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北宋 释义:当时月光是那样的皎洁如玉,她像一朵美丽的彩云翩然归去   二、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

    美文 2023年2月2日
    33
  • 虞初新志全文翻译(虞初新志感悟)

    清 张潮《虞初新志》卷一 小青传 小青传(原文+译文) 张潮-清 作者简介 张潮,字山来,号心斋居士,歙县(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原居婺源(今属江西),十世祖于北宋天圣六年(10…

    美文 2022年6月4日
    286
  • 诗经氓原文及翻译及注音(高中氓原文及翻译和注释)

    氓之蚩蚩(chī),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qiān)期,子无良媒。将(qiāng)子无怒,秋以为期。 【瑾名轩译文】对面来人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

    2022年6月21日
    225
  • 愿天下人都这般伪善

    #开往春天创作季##最暖的团圆年# 流言如蝙蝠,倒挂于树上,似乎暗夜中略有声响,纷纷如得令,拿捏爪牙,散布疫毒,尽是咀嚼声 作秀也是秀,云烟过尽,月秀河山,一路摸爬滚打,渡海过江。…

    美文 2020年2月2日
    71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