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秋冬养阴,主收,主藏,古时候人们把白天和晚上分别纳为阳和阴,秋冬有个好睡眠就是最好的养阴方法。古代医学家称“睡眠是养生之要务”,现代医学家也把睡觉称为“自然康复剂”,这个可不是夸张哦,我们自己也能切身感觉到。经过一夜酣睡,醒来时就觉得精神饱满,体力充沛,可是如果睡不好,就会明显觉得精神状态不行,头晕头昏,难以集中注意力。要是这种睡不好的状态长期出现,那就会像古语里说的那样:“睡不好,百病生”。
一、长期失眠有什么危害
偶尔的睡不好很正常,但是长期失眠,就要小心了!世卫组织早在2007年就把「失眠症」定义为了2A类致癌因素,失眠和睡眠质量差,是被公认的猝死诱因。另外,据不完全统计,长期失眠会引发多种疾病,包括心脏、肝脏、肾脏等多个方面疾病,所以千万别把睡眠不当回事。
二、为什么中老年人更容易睡不好
小孩子出生以后,大多数的时间都在睡觉,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上了年纪以后,睡眠却越来少了。据中国医药报数据显示,我国中老年人失眠率高达38.2%,其中45岁-55岁中年女性、65岁以上老人是失眠高发群体,这是因为中老年人分泌褪黑色的能力下降了,褪黑素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褪黑素分泌量会减少,一般在35岁之后下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而老年人的分泌量有时候甚至不及年轻人的十分之一,除了褪黑素,人体还会有多种激素参与到睡眠当中,但是机体减退会影响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三、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虽然这种情况不可避免,但是想要提高睡眠质量,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1、保持固定的生物钟
人体有一个生物钟,如果我们可以养成固定的睡觉时间,渐渐的,到了这个点就会感觉困,也许一开始,可能会比较难,每一个好习惯养成都不容易,要坚持。但是注意制定的起居时间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切实际的标准只会增加心理压力,影响睡眠。
2、睡前做好足部保暖
足底是从阳走阴的交汇点,如果脚冷,阳气虚弱,则会导致经气凝结而不易入阴分,从而难以入睡。如果自身经常手足冰冷,那么睡前最好用热水泡脚(推荐用艾叶或干姜泡脚,每1000毫升用干艾叶30克或干姜30克);或用热水袋暖脚;穿上柔软的袜子睡觉也是不错的选择。
3、平时多按神门穴
此穴位于靠小指这一侧的腕屈肌腱和腕横纹交叉的地方,是维持心功能正常运行的穴位,常按可以养心顺气,对健忘、神经衰弱、失眠都有很好的作用。
方法:拇指的指甲掐按神门穴,每只手50次左右,能让心气畅通无阻,还能防痴呆。
4、别太在意睡眠时间
太过在意睡眠时间反而会给心理增加压力,影响失眠,当准备睡觉的时候,就不要看时间了,即使半夜睡醒了,也不要去看时间,更不要拿起手机,接着睡即可。
四、专治失眠中医名方
在没有安眠药的古代,人们是怎么治疗失眠症的呢?医圣张仲景就有一个千古名方——酸枣仁汤,调理失眠收效甚好。有歌诀道:酸枣仁汤治失眠,川穹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风如睡梦香甜。
【组方】酸枣仁(炒)15g,甘草3g,知母、茯苓、川芎各6g。
【功效】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虚烦失眠,心悸不安等症。
【方解】酸枣仁性平,味甘、酸,能补血养肝,益心安神,敛汗;川芎,性温,味辛,既能活血又能行气,能调血疏肝;知母,性寒,味苦,质润,能清热降火,滋阴除烦;茯苓,性平,甘淡无味,能宁心安神;甘草清热,调和诸药,诸药相配,滋阴养血,清热降火,调血疏肝,安神除烦,以治疗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肝阳上旋而致虚烦不得眠等症。
【制法】把药放入冷水中浸泡1小时,然后放砂锅中加水淹没草药高出2-3cm 大火煮开,中小火煮20-25分钟。分3次温服。
最后再给大家科普一下小误区,虽说人年纪大了,会有睡眠减少的情况,但并不是说中老年人睡得少是正常情况,即便已经超过65岁,每天的睡眠时间5.5-8小时,太少或太多都不是正常现象,需要家人关注,必要时刻,最好去医院进行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