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重庆卫健委发布消息称,重庆市确诊1例境外输入猴痘病例,该病例为自国外中转重庆入境人员,在按规定进行入境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集中隔离期间,发现皮疹等症状。经重庆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及中国疾控中心复核,实验室结果猴痘病毒核酸阳性,国家组织专家诊断为猴痘确诊病例,且与德国病毒高度同源,确认该病例为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消息一经发布,不少朋友有些恐慌,毕竟猴痘是天花的近亲,死亡率高,还有可能会破相,想想都觉得可怕,今天乐姐就跟大家讲讲猴痘。
一、猴痘是怎么回事?
猴痘和牛痘、天花同属于痘类病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死亡率约为1~10%,通常为自限性疾病,但是部分患者有可能会产生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脑炎等。
好消息是,此次疫情症状较轻,因猴痘而住院和死亡的情况很少,皮疹数量少且不典型。
坏消息是皮疹可能会极度瘙痒和疼痛,并出现在生殖器、肛门和口腔的周围和内部,影响日常活动,甚至让你难以如厕。即使痊愈后,也会留下疤痕。
二、猴痘是怎么传播的?
本轮猴痘疫情传播迅猛,今年5月初,英国报告了其国内首例猴痘,之后西班牙、德国、法国、美国都相继报告了猴痘病例。目前本轮猴痘疫情,全球累计确诊约6万例,其中美国报告2.3万例,居全球首位。
1、猴痘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2、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亦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
3、病毒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4、2022年5月以来,发生在非流行国家的猴痘疫情以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为主(约占96%),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
5、很多朋友担心共用马桶、门把手等会被传播猴痘,对此,吴尊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只有在猴痘疫情达到一定规模后,才有可能造成人们通过接触污染的门把手、座便器等传播。目前,中国大陆尚无社区传播,物体表面没有受到猴痘病毒污染。
但养成个人卫生习惯依然很重要。做好手卫生,可以预防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病,也可以预防猴痘传播;注意使用公用座便器卫生,既可预防皮肤性传染病,也可预防猴痘。
三、哪些人更易患猴痘?
根据纽约市卫生局的文件,任何人都可能患上猴痘。然而,根据目前的病例,该病毒正在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和其他与男性发生性关系的男性人群、变性人群、非常规性别人群以及非二元性别人群的社交圈内传播。
在上述这些社交圈中,有多个或匿名性伴侣的人员处于接触病毒的高风险之中。
四、如何预防猴痘?
1、正在疫情国家旅行或居住的人员
需关注所在国猴痘疫情信息。尽量避免与当地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包括患病或死亡的动物)发生接触,不直接接触动物的体液、分泌物、血液等,肉类必须彻底煮熟后才能食用。处理染病动物或感染组织以及在屠宰过程中,应配戴手套及其他适当的防护用品。同时加强个人手卫生。
如果必须接触猴痘病人,应避免身体密切接触,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避免共用生活用品(如床上用品、衣物等),照看或探视病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隔离衣等)。注意做好手部卫生,及时用肥皂、洗手液等在流动水下洗手。
2、近期已回国和即将回国人员
疫区归国人员入境21天内应主动开展自我健康监测,若在国外有可疑动物、人员或猴痘病例接触史,应主动联系当地疾控机构进行咨询和报备。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和接触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即将回国人员除注意上述事项外,入境健康申报时需配合海关主动报备。
3、近期计划出国人员
需密切关注目的地国家猴痘疫情,了解掌握猴痘预防相关知识,如避免接触啮齿类动物和猴痘病人,避免与病人共用物品,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做好个人手卫生,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皮疹等猴痘相关症状须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