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喝牛奶就拉肚子,我是不是乳糖不耐受啊?喝牛奶就拉肚子是大概率是乳糖不耐,因为牛奶中含有大量的乳糖,而乳糖需要在乳糖酶的催化下才能缓解,当人们的体内缺少乳糖酶时,无法对乳糖进行分解,影响了牛奶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出现拉肚子的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什么是乳糖不耐症?乳糖不耐受我们该怎么办
一、乳糖不耐症的成因
①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指自出生时机体乳糖酶活性即低下或缺乏,是机体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所致,这种类型很少见到。表现为新生儿在首次母乳喂养后即出现呕吐、水样泻,停止母乳喂养后即可缓解。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禁食乳糖,包括各种乳类及含乳的食品。可食用不含乳糖的牛奶,代乳粉或豆浆等。
②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又称成人型乳糖酶缺乏,这种类型很常见,是指断奶之后,患者乳糖酶活性随年龄增长降低,患者往往乳糖酶持续性缺乏。
原发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乳糖酶缺乏的患者可以每天少量摄取含乳糖食品,促进机体乳糖酶的产生,提高机体耐乳糖量,缓解乳糖不耐受。
③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指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小肠上皮损伤而导致的暂时性乳糖酶活性低下,常见病因,如:感染性腹泻、大剂量服用抗生素(如:头孢类)等,多在机体疾病康复停药后会恢复正常。
二、乳糖不耐受≠ 乳制品过敏
①乳糖不耐受的临床症状:腹泻、腹胀、腹痛等,但乳糖不耐受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且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通过症状诊断乳糖不耐受存在一定难度,如可能同乳制品过敏相混淆。
②乳制品过敏症状:其实就是人们对乳制品中蛋白质的过敏反应,它首先发生于皮肤(可表现为湿疹、荨麻疹、 口周红斑等)、胃肠道(可表现为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大便中带血丝等)、呼吸道(可表现为过敏性皮炎、哮喘等),如不及时救治,个别的会引发过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三、乳糖不耐受该怎么办
主要分为三类,即减少乳糖摄入、添加乳糖酶和服用益生菌。
(一)减少乳糖摄入
①食用无乳糖牛奶、酸奶或奶酪。酸奶和奶酪在发酵过程中,绝大多数乳糖已被分解,更易消化吸收。
②少量多次饮奶。有些患者在一定程度对牛奶还可以耐受。所以,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喝奶,就可以化解或完全不出现任何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③牛奶配合食物同吃。牛奶的乳糖浓度可能在特定环境中得到“稀释”,胃肠中的乳糜作用和机械运动的增加,可提高乳糖吸收率。
(二)添加乳糖酶
喝奶时吃一片乳糖酶。外援性乳糖酶也可以提高对乳糖的消化和吸收。
(三)益生菌制剂。
目前国内益生菌制剂由双歧杆菌和布拉氏酵母菌等组成。研究表明,益生菌制剂对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患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①双歧杆菌可通过与肠道黏膜上皮结合,形成特有的生物学屏障,代谢产生大量乳酸、醋酸降低肠道pH值来抑制致病菌生长,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重新建立正常微生态环境,减少腹泻症状。
②布拉氏酵母菌是一种真菌类制剂,作为非肠道定植菌,对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暂时性帮助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还有较好的耐受性,在胃肠道内不易被灭活,不受抗生素影响。还可释放多胺因子激活肠道黏膜内双糖酶活性,促进乳糖分解和增加葡萄糖吸收。
温馨提示:乳糖因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片剂、胶囊剂和注射剂中使用广泛,常用作稀释剂、填充剂、赋形剂等,乳糖不耐受的患者,一定要在就诊时告知医生自己“乳糖不耐受”,咨询药品是否含有乳糖成份;用药前要仔细查看药品说明书中的成分、注意事项和禁忌!如果使用了药品后,有任何不适情况请第一时间去医疗机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