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手指长倒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虽然倒刺不算是什么大病,但长在手上也很烦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手上会长倒刺?又该如何预防倒刺?
手上长倒刺的原因
1、位置特殊
与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不同,在我们指甲后侧的皮肤上,皮肤更加光滑、皮纹更少,因为缺少皮纹,所以此处皮肤往往绷得很紧,稍微有些外界摩擦就可能破皮产生倒刺。
2、油脂较少
指甲旁边的皮肤没有汗腺和皮脂腺,也就是说,那里不分泌油脂。入秋后天气干燥,甲周皮肤容易缺水,倒刺就会增多。
3、经常接触刺激性物品
洗碗、洗衣服时用的肥皂、洗涤剂等碱性物质,会破坏皮脂膜,手指上油脂也被“带走”了。
4、喜欢咬指甲、啃手指头
皮肤长时间受到刺激或损伤,也会出现长倒刺的情况。
如何预防长倒刺
1、控制洗手频率
适当洗手有助于预防疾病,但洗手过度频繁,手会更容易变得干燥。疫情期间,手卫生受到普遍重视,有些人每天洗几十遍,每一次都用消毒液,这就有点过度了。
2、选择合适的洗手液
洗涤剂、肥皂对手的伤害比较大,尽量避免用这一类的洗涤产品洗手,可以选择较为温和的洗手液。如果手经常要在洗涤剂中工作,比如洗衣服、洗碗,最好戴上乳胶手套。
3、涂抹护手霜
平常洗手后要即刻涂抹护手霜,护手霜能保证皮肤的适度湿润,油脂能防止水分的蒸发,保护皮肤。对于小宝宝尽量选用无刺激的护手霜,或者用橄榄油。
4、改变习惯
有些人喜欢咬手指甲,有的宝宝喜欢吮手指、刨东西,这些都会增加甲周皮肤的物理摩擦,从而引起倒刺,这些习惯务必要改掉。
温馨提示:大约有90%的人在拔掉倒刺后,都出现了红肿胀痛的表现,这就是感染的最初期反应,如果不及时处理,自身免疫力差,那么很容易加重感染,严重者还可能出现重度败血症,因为倒刺与肌肉是连在一起的,用手或其他工具撕拉倒刺时,不仅疼痛,还会让周围的皮肤受伤、出血,导致手部感染, 正确的方法是用水浸泡有倒刺的手,等指甲及周围的皮肤变得柔软后,再用小剪刀将其从根部剪掉,然后抹护手霜,或用维生素E胶丸涂抹、按摩指甲四周及指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