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烧烫伤视为外来的火毒造成的皮肤伤害,所以初期的处理方式,与西医思维有所不同。当然治疗方式也差异甚大。如清朝的《外科证治全书》记载汤火伤“此证最忌凉水、凉药浸敷,致令热毒伏内,轻则皮肉臭烂,重则神昏气喘多成不救。”因此,在治疗烧烫伤,中医反而在第一时间是忌冲冷水的。首先,立即以中医调配的烧烫伤药膏处理,以减缓病情恶化,随后再按患者实际情况随证治疗。那么,大黄这一味药,为什么经常被当作烧烫伤的紧急用药?
大黄的基本特性
据中药药典记载,大黄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所以凡是脾、胃、大肠、肝、心等脏器及经脉的热性疾病都可以用大黄来清热解毒。同时大黄的性格很猛,有如将军,泻下攻积和活血化淤和止血消肿的作用很强。
烧烫伤的良药
大黄特别适合用来治烧烫伤;因为大黄的性质寒凉,所以可以灭火毒;同时大黄有“直降下行,走而不守”的特点,可以将身体的火毒迅速带走,排出体外,火毒就不会瘀滞与局部造成烫伤,或者即使是有了烫伤,大黄也能迅速将烫伤部位的热毒以及身体在热毒的刺激下产生的过多分泌物清除,皮肤才得以很快愈合而不留疤痕。
预防烧烫伤危害自制家庭急救药
建议多数家庭可常备大黄粉在厨房,如出现烫伤后迅速将大黄粉调和小麻油或者是蜂蜜,敷在烫伤的部位。也可以将大黄煮水后将大黄水密封贮存,烫伤后将大黄水敷在受伤处,或者将烫伤部位完全浸泡在大黄水中。如果大黄水因储存过久而生霉,可将表面的霉去掉,大黄水煮沸后可继续储存。
禁忌与注意事项
大黄作为外用的烫伤药是老少皆宜。但若作为内服药则需注意:由于大黄苦寒,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寒者、老人、小儿、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哺乳期均需慎用。大黄有坠胎作用,所以怀孕期禁用。生大黄内服可能发生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一般停服后症状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