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简子立储》“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注释:
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
②〔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
③〔置后〕选立继承人。
④(书)写
⑤〔二简〕两片竹简。
⑥(以)来
⑦〔识(zhl)〕记住。
⑧(举)列举,说出
⑨(甚习)很熟。
⑩(诸)相当于“之于”
【11】(奏)上呈
【12】(为)认为
【13】〔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于舅家见之
    B.以授二子                     以彰其咎
    C.问其简                       其真无马邪
    D.出诸袖中而奏之               人不知而不愠
 2.文意理解。(4分)
(1)赵简子通过观察无恤“                      ”、“                  ”这两个细节,认为他贤能,最后选定他做了继承人。(用原文作答)(2分)
(2)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答案】
1.A(2分)
2.(1)诵其词甚习      出诸袖中而奏之(2分)
    (2)示例:①细节决定成败。②要选贤任能。(2分.从小事、细节、教诲、机遇、品格、选人等任一角度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翻译:
赵简子的儿子,年长的叫伯鲁,年幼的叫无恤。将要选出继承人,不知道该立谁好。于是写了训诫在两片竹简上,来给两个儿子,说“要慎重地记住。”三年后问他们,伯鲁已经不能说出上面的话了,问他的竹简哪里去了,已经丢失了。问无恤,他背诵训诫已经很熟练了,问他的竹简在哪里,从袖子中把竹简上呈给赵简子。因此赵简子认为无恤是贤能的,立他为继承人,这就是赵襄子,他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启示
①细节决定成败。
②作为领导要选贤任能。


赵简子(赵鞅)

赵鞅(?—前475年):嬴姓,赵氏,原名名鞅,后名志父,谥号简。时人尊称其赵孟,史书中多称之赵简子,亦称赵简主,其全称名讳当为赵鞅、赵志父(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没有嬴鞅一说)。春秋后期晋国卿大夫,六卿之一,赵氏大宗宗主。赵武之孙,赵成嫡长子,出生世卿大族,至晋定公时执政晋国十七年之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改革家。战国时代赵国基业的开创者,郡县制社会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先秦法家思想的实践者,与其子赵无恤(即赵襄子)并称“简襄之烈”。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248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郑雍,字公肃,襄邑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郑雍,字公肃,襄邑人。进士甲科,调兖州推官。韩琦上其文,召试秘阁校理、知太常礼院。英宗之丧,论宗室不当嫁娶,与时相忤,通判峡州,知池州,复还太常礼院,历开封府判官。 熙宁、元丰间,…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39
  • 《明史·马永传》原文与翻译

      原文:   马永,字天锡,迁安人。生而魁岸,骁果有谋。习兵法,好《左氏春秋》。嗣世职为金吾左卫指挥使。守备遵化,寇入马兰峪,参将陈乾被劾,擢永代。镇守蓟州。尽汰诸营老弱,听其农…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65
  • 鹊桥仙·云林瞩题闰七夕联吟图

    朝代:清代 作者:顾太清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新秋逢闰,鹊桥重驾,两度人间乞巧。栏干斜转玉绳低,问乞得、天机多少?闺中女伴、天边佳会,多事纷纷祈祷。神仙之说本虚无,便是有、也应年…

    古诗文 2020年3月17日
    624
  • “念去来,岁月如流,徘徊久,叹息愁思盈”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念去来,岁月如流,徘徊久,叹息愁思盈”的词意:想过去未来的进退升沉,岁月如流水。我徘徊叹息,愁思如潮,久久难以平静。 出自周邦彦《绮寮怨·上…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1
  • 《卞庄子刺虎》原文及译文

      卞庄子①欲刺虎,馆竖子②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若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③之。有顷,旋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33
  • 《邴原泣学》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3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