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人欺子产》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校人欺子产

    【原文】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①,子产使校人②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yǔ)③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④以非其道。

(选自《孟子·万章上》)

  【注释】
  ①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③圉圉(yǔ),鱼在水中疲弱而游不太灵活的样子。 ④罔,欺骗。

  【译文】
  从前有人送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命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养在池中。可是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做熟了,回来说:“刚开始放入池中,那些鱼显得疲弱而游得不太灵活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就灵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动看不见了。”子产说:“算是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啊!”

  管理池沼的小吏出来就说:“谁说子产有智慧?我已经把鱼做熟了吃掉,他还说:“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所以对正人君子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很难用不合情理的事情来欺骗他。

    【阅读训练】
    1.解释:
    (1)馈    (2)使    (3)少    (4)予

    2.翻译:
    (1)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
    (2)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3.校人是怎样欺骗子产的?用一句话概括。
    4.校人把子产的话“得其所哉”重述了两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1)赠送    (2)叫,命    (3)一会儿    (4)我
    3.校人明明把鱼煮了,却编了“刚开始放入池中,那些鱼显得疲弱而游得不太灵活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就灵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动看不见了”的谎话来欺骗子产。
    4.把校人因骗过子产而颇为得意的语气极为逼真地写了出来。

二:
(1) 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反命曰( ) ②始舍之( )
③少则洋洋焉( ) ④悠然而逝( )
⑤孰谓子产智( ) ⑥得其所哉(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少则洋洋焉。
②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
(1)①回复。②放弃,引申为放入。③一会儿。④消失。⑤谁。⑥处所,地方。
(2)参看译文。
(3)①善良的人们常常被小人欺骗,而这些小人却总是因此沾沾自喜,但小人终究是成不了什么大事。②聪明正直的人可能受骗于一时,但仍然无损于他的聪明正直。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394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苏轼私识范仲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ldquo…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41
  • 《读孟尝君传》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

    《读孟尝君传》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   一、原文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0
  • “舟中无日不沙尘,岸上空村尽豺虎”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舟中无日不沙尘,岸上空村尽豺虎”这两句是说,风沙弥漫,舟中已感沙尘侵袭,岸上空村人少,豺虎横行。景象荒凉,所感痛切,隐含刺时政之弊。 出自杜甫&middo…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5
  • 粮车伏兵文言文翻译

      裴行俭是唐高宗时名臣,曾经担任吏部尚书、礼部尚书、行军大总管等职,不仅是一位将军,还是一位书法家,文武两道都有很深的造诣,有容人之雅量,深得时人爱戴。下面是粮车伏兵文言文翻译,…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29
  • 陈太丘与友期 / 期行

    朝代:南北朝 作者:刘义庆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647
  • 小梁州・九日渡江

    秋风江上棹孤舟②,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 山容瘦,老树替人愁。 樽前醉把茱萸嗅③,问相知几个白头。 乐可酬,人非旧。 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 注释①原作二首,此处选第一首。九日…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4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