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袁枢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宋史·袁枢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翻译文言语句是考查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高考语文全国卷都把主观性翻译题的分值提高到了10分,在整个文言文阅读中的比重增大了,理解:文言文翻译的钥匙。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就要做好翻译训练,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使自己的翻译在准确明白、没有语病的基础上;既能体现原文语言特色,又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并力争使自己的翻译做到文笔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宋史·袁枢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为弓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

  为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日治道尽在是矣

  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日:“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日:“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上日:“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谢日:“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

  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悼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日:“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日:“无愧古良史。”

  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

  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选自《宋史·袁枢传》,有删改)

  译文:

  袁枢,字机仲,建宁府建安县人。少年时努力学习,曾经用《修身为弓赋》在国子监应试,周必大、刘珙都用远大前程期许他。参加礼部考试,考词赋第一名,担任兴化军教授。

  担任礼部试官。喜爱诵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苦恼它盛大广博,于是辨别它里面的事件而贯穿在一起,称为《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到他的书,献给皇帝,孝宗读了嘉奖赞叹,拿来赐给太子以及沿江各 将帅,而且命令他们熟读,回答:“治国的方法都在这里。”

  后来有一天,皇帝问袁枢现任什么官,龚茂良按实回答,皇帝回答:“可以任他为寺监簿。”于是凭着大宗正簿的身份上朝对答皇帝的询问,就根据史书进言回答:“我私下听回答陛下曾读《通鉴》,多次有教导的话,看到诸葛亮 谈论两汉兴衰的原因,有告诫,流传示范万世。”于是依次陈述古代的事,从汉武帝以后到唐文宗,偏听邪恶人的 话,造成祸乱。皇帝回答:“我不至于和这些人在朝廷策划国事。”袁枢道歉回答:“陛下的话回答到这里,是天下人的福气。”

  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分工负责国史传记。章悖因为是袁枢的同乡,委婉地请求袁枢用文辞修饰他的传记, 袁枢回答:“我是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不隐瞒,宁愿对不起老乡,不可以对不起天下后世的.公正的评论。”当时 宰相赵雄总管修史的事,见到这事感叹回答:“不愧于古代的优秀史官。”

  升任大理少卿。通州百姓高氏因为产业的事被关进大理狱,殿中侍御史冷世光接受巨额贿赂偏斜包庇高 氏,袁枢原原本本地把事情报告皇帝,大家替袁枢担心。皇帝生气,立即罢免了冷世光,以朝廷官员的身份弹劾御史,实际上是从袁枢开始的。朝廷下诏让袁枢代理工部侍郎。由于议论大理寺案件请求调外地就职,有给他郡守的任命,接着贬官两级,停止以前的任命。光宗继位,恢复原来的官职。

  提拔为右文殿修撰、江陵府知府。江陵靠近长江,每年被冲垮成一片汪洋,百姓无处安身。楚国的旧城楚观还在,建草房,迁移百姓居住在那里,以防备意外之事。种树木几万株,作为屏障,百姓感激他。开禧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创作《易传解义》和《辩异》《童子问》等书藏在家里。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512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李夫人不欲见帝文言文阅读

    李夫人不欲见帝文言文阅读   二、李夫人不欲见帝   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愿以王及兄弟为托。”上曰:“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6
  • 和氏璧文言文翻译

    和氏璧文言文翻译   导语:和氏璧,最早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传为琢玉能手卞和在荆山发现,初不为人知,后由文王常识,琢磨成器,命名为和氏璧,万成为传世之宝。下面是小编为你准…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46
  • 琴歌全诗意思及解析_唐代李颀

    全诗原文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万树 一作:万木)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65
  • 《吕蒙正不计人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吕蒙正不计人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吕蒙正相公①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A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26
  • 《读书五失》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读书五失 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340
  • 文言文《楚人学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楚人学舟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然则已今日之危者,岂非前…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2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