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断织教子原文翻译及道理

孟母断织教子

孟子之少也,既1.学而归,孟母方绩2.,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3.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4.。孟母曰:“子5.之废学,若我断斯6.织也。夫君子学以立7名,问则广知,是以8.居则9.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10.夕11.勤学不息,师事子思12.,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13.矣。     1.既:已经。     2.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是指织布。     3.以刀:用刀。     4.故:原因。     5.子:古代指你。     6.斯:这。     7.立:树立。     8.是以:因此。     9.则:就。     10.旦:早晨。     11.夕:泛指晚上。(夜晚)     12.事子思:事:侍奉。子思:人名     13.道:法则、方法。

翻译: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剪断段布。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做人法则。

道理分析:
 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而万事大吉。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孟子不是生来就聪颖的人,但仍然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这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570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寡人之于国也》的文言文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的文言文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寡人之于国也》的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梁惠王曰:…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51
  • 《雨霖铃》译文和赏析

      雨霖铃翻译: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夫已催促着出发。握着手互…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27
  • 李煜《子夜歌》诗词原文及赏析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南唐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注释 …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32
  • 柳子厚墓志铭

    朝代:唐代 作者:韩愈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

    古诗文 2020年3月6日
    559
  • 盲子失坠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盲子失坠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有盲子过涸桥上,失坠,两手攀楯(shǔn,栏杆),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39
  • 《豫让论》原文翻译及赏析

    《豫让论》原文翻译及赏析   《豫让论》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的创作的一篇论史散文。文章标新立异,从传统儒家思想出发,对豫让进行了批评。这篇散文旨在说明不能“扶危于未乱,而捐躯于既败者…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7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