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掩耳盗铃》翻译及道理分析

文言文《掩耳盗铃》翻译及道理分析 
掩耳盗铃: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原文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10)钟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③;以锤④毁之,钟况然⑤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⑥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7)矣!   

 

    ——选自《吕氏春秋·自知》

注释
  (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2)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3)则:但是

  (4)负:用背驮东西。

  (5)锤(chuí):槌子或棒子。

  (6)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7)遽(jù):立刻。

  (8)悖(bèi):荒谬。 (8)恶(e):害怕。

译文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575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程迥文言文原文阅读

    程迥文言文原文阅读   导语:程迥,字可久,应天府宁陵人。家于沙随,靖康之乱,徙绍兴之余姚。年十五,丁内外艰,孤贫飘泊,无以自振。二十余,始知读书,时乱甫定,西北士大夫多在钱塘,迥…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37
  • 《行路难·其一》原文及赏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30
  • “舞歇歌沉,花未减、红颜先变”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舞歇歌沉,花未减、红颜先变。”的词意:那欢乐的歌舞早已经渺无踪迹,虽然花儿的颜色还没有褪减,但是人的红颜早已改变。 出自《三姝媚·过都城旧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53
  •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 时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唯预、羊祜、张华与帝意合。祜病,举预自代,因以本官假节行平东将军,领征南军司。预既至镇,缮甲兵,耀威武,乃简精锐,袭吴西陵…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40
  • “何充,字次道,庐江灊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何充。字次道,庐江灊人。充风韵淹雅,文义见称。初辟大将军王敦掾,转主簿。敦兄含时为庐江郡,贪污狼藉,敦尝于座中称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威称之。”充正色…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2
  •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1】 韩愈 月日,愈再拜: 天池之滨,大江之濆【2】,日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

    古诗文 2022年7月24日
    8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