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安,陈留张亭里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思安,陈留张亭里人也。初事汴将杨彦洪为骑士。好拳勇,未弱冠,长七尺,超然有乘时自奋之意。唐中和三年,太祖镇汴,尝大阅戎旅,睹其材,甚伟之,因锡名思安,字贞臣。思安善飞槊,所向披靡,每从太祖征伐,常驰马出敌阵之后,测□厚薄而还。或敌人有恃猛自炫者,多命取之,必鹰扬飙卷,擒馘于万众之中,出入自若,如蹈无人之地。太祖甚惜之,命副王虔裕为踏白将。
时巢、蔡合从,太祖每遣侦逻,必率先独往。巢败走,思安领所部百馀人追贼,杀戮掩夺,众莫敢当。寻领军袭蔡寇于郑,都将李唐宾马踬而坠,思安援槊刺追者,唐宾复其骑□还。又尝与蔡人斗,当阵生擒贼将柳行实。其后渡长淮,下天长、高邮二邑,又拒孙儒,迫濠州,皆有奇绩。累迁为诸军都指挥使,奏官至检校左仆射,寻拜亳州刺史。练兵御寇,边境肃然。思安为性勇悍,每统戎临敌,不大胜,必大败。
开平元年春,率兵伐幽州,营于桑乾河,掳获甚众,燕人大惧。及军回,率诸军伐潞,累月不克,师人多逸。太祖怒甚,诏疏其罪,尽夺其官爵,委本郡以民户系焉。逾岁起之,复令领兵,亦无巨绩可纪。太祖尝因命将授钺,谓左右曰“李思安当敌果敢,无出其右者,然每遇藩方择材,吾将用之,则败闻必至,如是者二三矣,则知飞将数奇,前史岂虚言哉!”乾化元年秋,又□为相州刺史。思安自谓当拥旄仗钺,及是殊不快意,但日循晏安,无意为政。及太祖北征以候骑之误落然无所具而复壁垒荒圮帑廪空竭太祖怒贬柳州司户寻赐死于相州
(选自《旧五代史·卷十九列传第九》)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李唐宾马踬而坠 踬:绊倒
B. 又拒孙儒,迫濠州 迫:逼迫
C. 则知飞将数奇 奇:命运不好
D. 但日循晏安 晏:安乐
6.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 测□厚薄而还
② 唐宾复其骑□还
③ 又□为相州刺史
A. ①其 ②乃 ③所 B. ①之 ②而 ③以
C. ①以 ②乃 ③因 D. ①其 ②而 ③以
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及太祖北/征以候骑/之误落然/无所具而复/壁垒荒圮帑廪/空竭太祖/怒贬柳州司户/寻/赐死于相州
B. 及太祖北征/以候骑之误/落然无所具/而复壁垒荒圮/帑廪空竭/太祖怒/贬柳州司户/寻/赐死于相州
C. 及太祖北征/以候骑之/误落然/无所具而复/壁垒荒圮/帑廪空竭/太祖怒贬柳州司户/寻/赐死于相州
D. 及太祖北/征以候骑之/误落然/无所具/而复壁垒荒圮/帑廪空竭/太祖怒贬柳州司户/寻/赐死于相州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李思安英勇善战,梁太祖很看重他,命令他做王虔裕的副手担任踏白将。
B. 李思安渡过长淮,经过天长、高邮二座城邑,又抗拒孙儒,无不立下奇功。
C. 梁太祖曾经感叹道:李思安临敌果断勇敢,没有人能超过他,但每当我挑选人才,准备任用他的时候,总会传来他失败的消息。
D. 在相州任刺史时,李思安自认为应当统领士兵,而不应屈居于此,所以心中很不愉快。
9.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 太祖镇汴,尝大阅戎旅,睹其材,甚伟之。(3分)
② 及军回,率诸军伐潞,累月不克,师人多逸。(4分)
(2)请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李思安“勇悍”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参考答案
5B
迫:逼近。
6D
其:他们的。而:表顺承。以为:以(之)为,让他做。
7B
8B
原文为“其后渡长淮,下天长、高邮二邑,又拒孙儒,迫濠州,皆有奇绩”,其中“下天长、高邮二邑”意思是“攻克天长、高邮二城邑”,“下”是“攻克、攻下”的意思,不是“经过”。

9.(1)①梁太祖镇守汴,曾经大规模地检阅军队,看见李思安的身材,认为他很奇异。
[3分。“尝”,曾经;“伟”,认为……奇异(意动用法);句子大意各1分。]

②等到回师时,(李思安)率领各军攻伐潞,几个月没能攻克,军中士兵逃散很多。
[4分。“及”,等到;“逸”,逃跑,逃散;补充被省略主语(李思安);句子大意各1分。]

(2)①每从太祖征伐,常驰马出敌阵之后,测其厚薄而还。(每次跟随梁太祖征伐,常常驰马出现在敌阵之后,探测敌人虚实而回。)
②或敌人有恃猛自炫者,多命取之,必鹰扬飙卷,擒馘于万众之中,出入自若,如蹈无人之地。(太祖命李思安俘取敌人,总能在万众之中擒敌,出入自若,如踏无人之地。)
③时巢、蔡合从,太祖每遣侦逻,必率先独往。(当时黄巢、蔡贼联合,梁太祖每次派人侦查巡逻,李思安一定率先独往。)
④巢败走,思安领所部百馀人追贼,杀戮掩夺,众莫敢当。(黄巢败逃,李思安率领手下一百多人追贼,杀戮敌人,夺取物资,没有人敢抵挡。)
⑤都将李唐宾马踬而坠,思安援槊刺追者,唐宾复其骑而还。(都将李唐宾的战马被绊倒而使他从马上摔下来,李思安手持长矛刺向追来的敌兵,使李唐宾得以骑马返回。)
⑥又尝与蔡人斗,当阵生擒贼将柳行实。(曾和蔡人作战,在战阵上活捉贼将柳行实。)
[3分,写对一个给2分,写对两个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但事件要完整。]

参考译文:
李思安,陈留张亭里人。最初在汴将杨彦洪手下当骑兵。喜好拳术,不到二十岁时,已身高七尺,卓然有利用时代自我发奋的志向。唐中和三年,梁太祖镇守汴,曾经大规模地检阅军队,看见李思安的身材,认为他很奇异,于是赐名思安,字贞臣。李思安善于使用飞矛,所向披靡,每次跟随梁太祖征伐,常常驰马出现在敌阵之后,探测敌人虚实而回。如果有敌人仗恃凶猛炫耀自己,大多命他去俘取,他总是如飞鹰展翅,狂飙捲起,在万众之中擒敌,出入自若,如踏无人之地。梁太祖很看重他,命令他做王虔裕的副手任踏白将。(我国唐宋时期的侦察兵叫“踏白”,担任侦察的部队叫“踏白军”。)

当时黄巢、蔡贼联合,梁太祖每次派人侦查巡逻,李思安一定率先独往。黄巢败逃,李思安率领手下一百多人追贼,杀戮敌人,夺取物资,没有人敢抵挡。不久率军在郑袭击蔡寇,李唐宾的战马被绊倒而使他从马上摔下来,李思安手持长矛刺向追来的敌兵,李唐宾又骑上马返回。又曾和蔡人作战,在战阵上活捉贼将柳行实。后来渡过长淮,攻克天长、高邮二城邑,又抗拒孙儒,迫近濠州,都有奇功。多次升迁为诸军都指挥使,官做到检校左仆射,不久拜为亳州刺史。操练军队,抵御贼寇,边境严整。李思安天性勇悍,每次统军临敌,不大胜,必大败。

开平元年春,(李思安)率兵攻伐幽州,筑营桑乾河,俘虏缴获很多,燕人非常恐惧。等到回师时,(李思安)率各军攻伐潞,几个月没能攻克,军中士兵逃散很多。梁太祖十分愤怒,下诏罗列他的罪状,削夺他的全部官爵,把他交给他原郡作为民户安置。过了一年起用他,又令他率兵,也没有什么大功可记。梁太祖曾经趁着任命将领授予兵权,对身边的人说:“李思安临敌果断勇敢,没有能超过他的人,但每当藩镇挑选人才,我准备用他时,他失败的消息就总会传来,像这样两三次了,就知道矫健敏捷的将领运气不好,前代史书哪是乱说呢!” 乾化元年秋,又任命他为相州刺史。李思安自认为应当举着大旗,手持武器,统领士兵,到这时很不快意,只是每天苟且偷安,无意当政。到梁太祖北征时,因侦察的骑兵报信误期,荒废毫无准备,而又营垒荒疏塌坏,财库空虚耗尽,梁太祖发怒,贬他为柳州司户,不久赐他在相州自杀。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582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赠卫八处士》古诗原文和鉴赏

      【   一、用以形容分别时感 到双方别后将前程难料或难得再见。 [例]送我到黄瓦衔,临歧分手,我念了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结尾两句“明日隔 山岳,世事两茫茫”,暗示他后会恐无期…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54
  • 初中文言文重要的语句翻译

    初中文言文重要的语句翻译   第一册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光读书学习不知…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30
  • 《新唐书沈传师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   沈传师,字子言。材行有馀,能治《春秋》,工书,有楷法。少为杜佑所器。贞元末,举进士。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挽毂士,号“权、许”。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29
  • 核舟记

    朝代:明代 作者:魏学洢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663
  • 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阅读答案附赏析

    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0
  • 《吊贾秋壑故居》

    李彭老 瑶房锦榭曲相通, 能几番春事已空。 惆怅旧时吹笛处, 隔窗风雨剥青红。 贾秋壑即贾似道,南宋理宗、度宗两朝宰相。他蒙上欺下,弄权误国。开庆元年(1259),蒙古兵围攻鄂州(…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20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