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容春堂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容春堂记
明·归有光
兵溪先生为令清漳之上,与监郡者不合,例得移官,即拂衣以归。占园田于县之西小虞浦,去县治二里所。盖自太湖东,吴淞江蜿蜒入海,江之南北,散为诸浦如百足,而小虞浦最近县。乘舟往来,一日可数十回。园有堂,启北牖,则马鞍山如在檐际。间植四时之花木。而户外清水绿畴如画。故先生名其堂曰容春。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诚以四时之景物,山水之名胜,必于宽闲寂寞之地;而金马玉堂,紫扉黄阁,不能兼而有也。
昔孔子与其门人,讲道于沂水之滨。当春之时,相与鼓瑟而歌,悠然自适。天下之乐,无以易于此。夫子使二三子言志,乃皆舍目前之近,而驰心于冠冕佩玉之间。曾点独能当此时而道此景,故夫子喟然叹之。盖以春者众人之所同,而能知之者惟点也。
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渊明可以语此矣。先生属余为堂记,因遂书之。
余之曾大父,与兵溪之考思南公,成化甲午,同举于乡。是岁王文恪公为举首。而曾大父终城武令,思南公至郡太守。余与兵溪同年生,而兵溪先举于乡者九年。庚戌岁,同试南宫。兵溪就官广平,甫三载,已倦游,而余至今犹系六馆之籍。故为此记,非独以两家世契,与兵溪相知之厚,而于人生出处之际,盖有感云。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监郡者不合,例得移官        例:照例
B.启北牖,则马鞍山如在檐际      牖:窗户
C.天下之乐,无以易于此          易:改变
D.甫三载,已倦游                甫:刚刚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与监郡者不合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B.去县治二里所        若属皆且为所虏
C.乃皆舍目前之近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非独以两家世契      夫夷以远,则游者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容春堂坐落于吴淞江畔的小虞浦。堂外有园,园外清水绿畴,风景如画;园中间植有司机花木,春意自来,故名此堂为“容春堂”。
B.在第二段中,作者引了孔夫子与门徒赏春言志的故事,别人都在春光美景中说想当官的志向,惟独曾点说志在享受这一派春光。
C.第三段引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语句,作者说“渊明可以语此矣”,因为他认为陶渊明是一个离开官场、享受春光的人。
D.第四段简述“我”和兵溪先生两家为世交,上一代就情意相投,而且“我”和兵溪先生相知很深,因此写下《容春堂记》。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4分)
(2)当春之时,相与鼓瑟而歌,悠然自适。(3分)
(3)先生属余为堂记,因遂书之。(3分)

参考答案
4.(3分)C 易:替换
5.(3分)C 解析:C项,均为副词,表转折。A项,介词,和;连词,和。B项,数词,表示不确定数目,可译为“左右”;助词,表被动。D项,介词,因为;连词,表并列。
6.(3分)D解析:“我”写《容春堂记》,不仅因为“我”和兵溪先生相知很深,更是因为“我”对
人生进退的感慨。
7.(1)他认为,春存在于天地之间,虽然阴山雪岭、幽岩寒谷,无处不到,唯独像这样的堂才可以容纳它。(“谓”、“虽”、“之”及句意各1分,共4分)
(2)在春天的时候,(他们)一起鼓着瑟唱着歌,是那么悠然闲适。(“当”、“相与”及句意各1分,共3分)
(3)兵溪先生嘱咐我写堂记,于是我就写了这篇文章。(“属”、“书”及句意各1分,共3分)

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园有堂,启北牖 启:开启
B.无以易于此矣 易:改变
C.先生属余为堂记 属:嘱托
D.甫三载,已倦游 游:宦游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作者对春光赞美之情的一组是(
①盖自太湖东,吴淞江蜿蜒入海
②间植四时之花木,而户外清水绿畴如画
③诚以四时之景物,山水之名胜,必于宽闲寂寞之地
④而金马玉堂,紫扉黄阁,不能兼而有也
⑤当春之时,相与鼓瑟而歌,悠然自适
⑥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A.②⑤⑥ B.①②③ C.③④⑥ D.①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容春堂坐落于吴淞江畔的小虞浦,离县城大约只有两里地,从容春堂向北开的窗户可以看到如在檐际的马鞍山,风景十分优美。
B.作者引用孔夫子与门徒赏春言志的故事,旨在说明别人都在春光美景中说想当官的志向,惟独曾点说志在享受这一派春光。
C.作者在文中引用了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语句,并明确指出只有“渊明可以语此矣”,因为他认为陶渊明是一个远离官场尽情享受春光的人。
D.作者在文中简述“我”和兵溪先生两家为世交,上一代就情意相投,而且“我”和兵溪先生相知很深,因此写下《容春堂记》。

1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兵溪先生为令清漳之上,与监郡者不合,例得移官,即拂衣以归。(3分)
(2)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3分)
(3)盖以春者众人之所同,而能知之者惟点也。(3分)
参考答案
9.B 替换
10.A
11.D 不仅是相知很深,而且还因为作者对人生进退有感慨。
12.(1)兵溪先生在山西漳河上游任县令,因为和监督州郡的御史合不来,按照规章制度必须挪动职务,便愤怒地回到故乡。(令)(例)各1分,句意通顺、合乎逻辑1分。
(2)他认为,春光存在于天地之间,虽然阴山雪岭、幽岩寒谷这样的美景到处都有,唯独像这样的屋堂才可以容纳它。(无所不之)(若)各1分,句意通顺、合乎逻辑1分。
(3)大概是由于春光是大家所共同享有的,而知道其中乐趣的只有曾点一人。(盖)(以)各1分,句意通顺、合乎逻辑1分。

附【参考译文】
兵溪先生在山西漳河上游任县令,因为和监督州郡的御史合不来,按照规章制度必须挪动职务,便愤怒地回到故乡。他在昆山县西境的小虞浦购置了一块园田,离县城才两里左右。吴淞江从太湖往东流,蜿蜒入海,江的南北,散布着许多连通江的河渠如同百足,其中的小虞浦离县城最近,坐船往来,一天可以走几十回。园中有个大屋子,向北开了窗户,由此往外看,那马鞍山就如同在屋檐边一样。园中间植有四季花木,园外河流、田野如画,所以先生给这座堂取名容春。他认为,春光存在于天地之间,虽然阴山雪岭、幽岩寒谷这样的美景到处都有,唯独像这样的屋堂才可以容纳它。实际上四时的景物,山水的名胜,必定存在于广大而少人烟的地方,那金马玉堂、紫门黄阁的地方是不能兼而有之的。
从前孔子和他的门徒在沂水河岸论道。在春天的时候,他们一起鼓瑟唱歌,那么悠然闲适。天下之乐,没有可以替代此时之乐了。孔夫子让几位弟子谈志向,却都舍弃近在眼前的事,而神往于做官当贵族,唯独曾点在这时候能说此风景,所以引起孔夫子喟然长叹。大概是由于春光是大家所共同享有的,而知道其中乐趣的只有曾点一人。
陶渊明写的《归去来辞》说:“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只有陶渊明先生才可以说这样的话。兵溪先生嘱咐我写堂记,于是我就写了这篇文章。
我曾祖父和兵溪先生的已故的父亲思南公,于成化十年同时被举荐参加乡试。那年王文恪公是乡试登第的第一名。后来我曾祖父官至城武县令,思南公官至郡太守。我和兵溪先生是同年生的,可是兵溪先生乡试中举比我早九年。嘉靖二十九年,我们又一同在南京的考场应试。兵溪先生在广平做官,刚三年就已经厌倦宦游生活了,而我到现在还在设馆授徒,靠教书吃饭。所以,我写这篇堂记,并不仅仅因为两家上一代就情意相投,也不仅因为我和兵溪先生相知很深,而是因为对人生进退的际遇有所感触的缘故。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591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这两句是说,江梅开放,梅占春意,景物自好;然而,腊前映雪,年后飘风,花开花谢,冬去春来,乃异乡景物,非故园春色,睹景而添乡愁。触…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3
  • 描写雨的经典古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2
  • 荀子《劝学》原文及翻译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那么,这篇文章的内容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又应该如何去翻译呢?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3
  • 曾巩《筠州学记》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

    筠州学记 曾巩 周衰,先王之迹熄。至汉,六艺出于秦火之佘,士学于百家之后。当是时,能明先王之道者,杨雄而已。而雄之书,世未知好也。然士之出于其时者,皆勇于自立。无苟简之心,其取予进…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4
  •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这两句是说,书堂窗外有茂密的翠竹,风动竹摇,影落书案之上;室外山泉潺潺,流入洗砚池中。环境幽美清静,正是读书的好地方。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207
  • 2016年全国高考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汇编

    高考古诗歌鉴赏试题 2016浙江卷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3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