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曹沬》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鲁人曹沬
原文
曹沬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沬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沬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沬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沬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沬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乃献遂邑之地以和___ ②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___
③北面就群臣之位___ ④曹沫三战所亡地___
⑤欲倍其约___ ⑥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___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三败北”意思是“三次在北方战败”。( )
②《史记》是东汉司马迁写的纪传体通史。( )
③从文中看,管仲是一个胆小怕事之人。( )
④“庄公好力”中“好”读作“hào”,意为“喜欢”。( )
⑤齐桓公气急败坏,却能顾全大局。( )
3.翻译句子。
①子将何欲?
②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4.根据课文填空。
①刚刚订了盟约,曹沫突然出现了,____、____只两个动作,干净利落,目标明确,显然是经过了精心策划,而非一时心血来潮。
②管仲对桓公的劝告,从侧面点明了曹沫功成即退,不怕对手反悔的_______。
5.读了此文后,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有了怎样的认识?
6、曹沫劫齐桓公 靠的是什么取胜?
7.通读全文,你认为曹沫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8、说说“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①求和 ②已经 ③趋向、回到 ④失去 ⑤通“背”,违背 ⑥答应
2.①X ②X ③X ④√ ⑤√
3.①你想干什么? ②现在鲁国城墙塌坏就能压到齐国国境上,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
4.①执,劫 ②原因
5.他们“为知己者死”的道德准则和守志不屈的人格魅力。(言之成理即可)
6、靠的是勇力。曹沫以勇力在齐鲁结盟之时劫持齐桓公,迫使齐国归还土地,从而维护了鲁国的尊严。
7、具有胆气过人,精于谋划,以死卫国的性格特点。
8、迫使桓公归还曹沫与鲁国三次作战中丢失的土地。(3分,言之有理即可。)

译文
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勇力侍奉鲁庄公。庄公十分喜好勇士,曹沫是鲁国将军,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鲁庄公害怕了,就献上遂邑这块地方求和,但仍然用曹沫为将。
齐桓公答应和鲁国在柯地会盟订约。桓公与庄公已经在坛上订了盟约,曹沫手持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近旁的人没有人敢动手,问道:“你想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鲁国弱,而贵国侵犯鲁国也太过分了。如今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桓公说完话,曹沫就扔掉匕首,走下盟坛,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不变,言辞从容如故。桓公大怒,要背弃自己的誓约,管仲说:“(你)不能这样。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乐,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他。”这样,桓公就割还了侵占的鲁国领土,曹沫三次战役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还给了鲁国。

注释:
1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作者:司马迁 西汉)。
2事:辅佐
3好力:爱好勇武,力气。
4败北:战败逃跑。
5遂邑:即今山东宁阳县。
6和:求和。
7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8盟:结盟。
9左右:指齐桓公身边的人。
10莫:没有人。
11坏:通假字,通“培”,指屋的后墙。
12图:考虑,计议。
13许:答应
14既:副词,已经。
15北面:面朝北。
16就:趋向,回到。
17辞令如故:像平常一样谈吐从容。
18故:原来
19与:给。
20倍:通“背”,背弃,违背。
21约:约定。
22快:快意。
23弃信:背信弃义
24亡:失去,丢失。
25尽:所有。侵地:被侵占的领土。

生平简介
曹沬,鲁国人,以力大勇敢著称。鲁公对他很欣赏,任命他为将军,同齐国交战。未料三战皆败,鲁公心怯,赶紧商议割地求和。但是并未责怪曹沬,仍用他为将.曹沬以其忠诚勇气和不烂之舌,既要回了土地,又保全了性命,可谓绩效显著。一说曹沫和曹刿是同一个人。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606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早秋三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许浑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543
  • 损悦法灵蓍原文及翻译

      损悦者,机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 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悦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之辞。故智者不以言失…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35
  • 常建《塞下曲四首(其一)》苏佑《塞下曲》阅读答案

    塞下曲四首(其一) [唐]常建 玉帛①朝回望帝乡,乌孙②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塞下曲 [明]苏佑 将军营外月轮高,猎猎西风吹战袍。 觱篥③无声河汉转,露华…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70
  •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朝代:五代 作者:李煜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般 一作:一番)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602
  • 苏轼徙知徐州文言文翻译

    苏轼徙知徐州文言文翻译   《苏轼徒知徐州》是一篇文言文章,讲述的是苏轼为抗灾做出的’贡献,赞颂他过家门不入的精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徙知徐州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40
  • 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

    古诗文 2022年5月21日
    16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