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选自《伶官传序》)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绳索)    原(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而皆背(背叛)晋以归梁   抑本(推究)其成败之迹
C.盛(装着)以锦囊        乱者四应,仓皇东(向东)出
D.函(匣子)梁君臣之首        凯旋而纳(收藏)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①与其所以失之者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②岂独伶人也哉
C.①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②为天下笑
D.①自然之理也                 ②莫能与之争
4.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开头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全文立论的根据,也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B.第三段连用问句,并寓结论于疑问中,之后引《尚书》作答,引出古训,点明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即本源在于“天命”。
C.篇末引出历史教训,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使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D.文章既用平实的语言客观地叙述事例,又引《尚书》论证,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首尾采用反问句,感叹中包含着肯定。
5.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参考答案:
2、 D(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
3、 B(A①他②一定; B难道; C①成为②被;  D①的②他。)
4、 B(本源在于“人事”)
5、(1)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兴”1分,“亡”1
分,句意通顺1分)
(2)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也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
(“积于忽微”句式1分,“困于所溺”句式1分,句意通顺1分)

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608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高中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28
  • 晁端礼《绿头鸭·咏月》

    晁端礼 咏月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莹无尘、素娥淡伫,静可数、丹桂参差。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瑶台冷,阑…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56
  • 湖心亭看雪

    朝代:明代 作者:张岱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593
  •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李白拼音版古诗翻译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李白拼音版古诗翻译”由文言文之家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李白拼音版古诗 《 酬chóu张zhāng卿qīn…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64
  • 关于《道德经第七十四章》的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①者,吾得执②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③杀。夫代司杀者④杀,是谓代大匠斫⑤,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65
  •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诗词全集

      江楼夕望招客   [唐]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8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