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郅都者,杨人也》的阅读答案及译文

文言文《郅都者,杨人也》的阅读答案及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帝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滑,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岁余,郡中不拾遗                    居:过了

  B.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                  诣:往,到

  C.野彘卒入厕                            卒:最终

  D.临江王独非忠臣邪                      独:难道

  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C.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D.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8.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郅都不畏强权、敢于对抗豪强权贵的一组是(   )

  ①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               ②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

  ③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             ④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

  ⑤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⑥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郅都被汉景帝任命为济南郡太守后,雷厉风行地打击济南豪强,影响极大,周围十几郡太守对他衷心敬服,视他如上司。

  B.临江王被传到中尉府受审,郅都责讯甚严,临江王恐惧,请求郅都给他刀笔,欲写信直接向汉景帝谢罪,郅都不许。

  C.郅都执法不阿,从不趋炎附势,难免得罪权贵,后因其对头魏其侯故意陷害,致使临江王自杀,郅都也因此遭窦太后记恨,最终被处决。

  D.景帝欲救遇险的贾姬却遭到郅都的阻止,可见郅都是一个能考虑宗庙社稷而直言进谏的难得的忠臣。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6.C(“卒”同“猝”,“突然”的意思)

  7.D(A。加在动词前表被动,可翻译为“被”/加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可翻译为“自己”“我”。B。副词,像/连词,还是,或者。C。表修饰,不译/表顺承,就。D。均为动词,均可翻译为“到”)

  8.B(①表现其公正廉洁;③⑥表现其忠于职守)

  9.C(文中并未提及魏其侯与郅都有过节,属于无中生有的信息)

  10.(1)我既然离开父母出来做官,那本来就应该奉公守节以身殉职,无论如何不能再顾及妻子儿女。(“倍亲”“固”“死节”“妻子”各1分,句意1分)

  (2)匈奴人早就听说过郅都的为人,郢都一到任后,匈奴便自动地把军队撤走了,直到郅都死都没有再靠近雁门。(“素”“节”“引兵”“竟”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郅都是河东郡杨县人,曾以郎官的身份服待过孝文帝。孝景帝在位时,郅都做了中郎将,他敢于直言劝谏,能在朝廷上当面驳斥一些大臣的意见。有一次他随从景帝到上林苑,景帝的贾姬上厕所时,一只野猪突然也窜了进去。景帝使眼色让郅都去救贾姬,郅都不去。景帝抄起兵器想自己去救,郅都就跪在景帝面前拦阻说:“失去一个妃子,可以再找一个,难道天下缺少这种人吗?即使您不珍惜自己,如果万一出点亊,那怎么向整个国家,向您太后交待呢?”于是景帝便停住了,而野猪后来也自己离去了。太后听说这件亊,赏给了郅都一百斤铜,郅都从此受到了重视。

  济南郡的瞷氏是个有三百余家的大族,强横奸猾,前几任的郡太守都对他们无法管制,于是景帝就任命郅都去做了济南太守。郢都一到任就把瞷氏的一些首恶通通灭了族,其余的人吓得个个心惊肉跳。仅仅一年多,郡中就变得路不拾遗了,附近十几个郡的太守都像敬畏上级长官一样敬畏郅都。

  郅都为人勇敢,有魄力,公正廉明,谁给他私下写信他都不看,谁送东西他也不要,不接受任何人说情。他经常自勉说:“我既然离开父母出来做官,那就应该奉公守节以身殉职,无论如何不能再顾及妻子儿女。”

  后来郅都做了掌管京城治安的中尉。那时朝廷里地位最高待人最傲慢的是丞相条侯周亚夫,可是郅都见了他仅仅是作个揖而已。当时民风朴实,人人自重,都害怕犯罪,而郅都却率先实行严刑酷法,他执法不避权贵,使得那些诸侯王公和皇家宗室都怕得斜着眼看他,给他起了个绰号叫“苍鹰”。

  当景帝的儿子临江王刘荣被征到中尉府受审时,刘荣想要刀笔给皇上写信谢罪,郅都不让府吏给他。魏其侯窦婴派人暗中给了临江王。临江王送出书信后就自杀了。窦太后听说此亊非常生气,找了一个别的借口说郅都犯了大法,将其罢职为民。而景帝则派了一个使者持着旌节去郅都家任命他担任雁门太守,让他从家中直接走便道赴任,并授予他遇亊可以随机处里的特权。匈奴人早就听说过郅都的为人,郢都一到任后,匈奴便自动地把军队撤走了,直到郅都死都没有再靠近雁门。匈奴曾用木头刻了一个郅都像,叫骑兵们练习射箭,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射中,郅都居然能使人怕到这种地步。匈奴把他看作心腹之患。窦太后后来又援引了法律陷害郅都。景帝说:“郅都是忠臣。”想宽释他。窦太后说:“他是忠臣,难道临江王就不是忠臣吗?”结果郅都就这样被斩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750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苏轼《苏廷评行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苏廷评行状 苏 轼 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7
  • 描写冬日暖阳的诗句

    描写冬日暖阳的诗句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十二月》李贺   日脚淡光红洒洒,薄霜不销桂枝下。   依稀和气排冬严,已就长日辞长夜。     《自在…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61
  • 人生感悟的文言文

    人生感悟的文言文   中国古代语言的美蕴含着中国人的人生情趣,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中国人的文化品格。一起来阅读以下小编与你分享的文言文,它能带给你怎样的人生感悟呢?   《陋室铭》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33
  • 醉翁亭记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

    古诗文 2020年3月1日
    640
  • 扬州郭猫儿文言文阅读题

    扬州郭猫儿文言文阅读题   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清康熙19年),余在扬州,一直挟猫儿同至寓。比(及至)唤酒酣,郭起请奏藻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29
  • 子鱼论战

    朝代:先秦 作者:左丘明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古诗文 2020年3月7日
    61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