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江城子·别徐州》阅读答案附赏析

江城子·别徐州①   
  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②,清泗③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选自《全宋词》)

【注释】①此词作于公元1079年暮春。其时苏轼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调任途中,词人作此词抒发对徐州风物人情的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②彭城:即徐州。        ③清泗:清澈的泗水,泗水流经徐州。

(1)“思无穷”,即无穷无尽之情。上阕中天涯流落人的“思无穷”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请对下阕中的句子“背归鸿,去吴中”进行赏析。                
(3)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下阕写景抒情的特色。                                 
参考答案
1.(1)①与徐州刚刚相逢又匆匆离别,词人依恋之情无穷无尽;②与徐州的友人含泪携手分别,词人愁苦之情无穷无尽;③离别徐州正是暮春时节,即使春光犹在,但无人共赏,词人孤寂之情无穷无尽。

(2)此句写途中之景,以景衬托离别徐州的痛惜之情。春意阑珊,鸿雁北归故居,词人却与大雁背道而行,离开徐州故地,南去吴中湖州。词人是把徐州当做故乡,自叹不如归鸿,对徐州的眷恋感人至深。

(3)实写所见之景,如“隋堤”“水溶溶”“归鸿”“彭城”、清澈的“泗水”等,词人即景抒情,依恋之情融于景中;结尾三句是虚写,词人在想象中把相思之泪寄给徐州,但却流不到楚江的东面。如此虚写,使离愁别绪更显深沉、哀婉。

                                  
【赏析】
公元1079年暮春(史料记载为元丰二年三月)苏轼由徐州调任湖州。其时,词人在徐州任职仅两年。他长年在外为官,南北辗转,踪迹不定,飘如浮萍。这种颠沛流离的官宦生涯,使他很是伤感,自视为天涯流落之人。这次奉命调往湖州,天涯流落之感更加深重。赴任途中,苏轼百感交集,挥笔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江城子·别徐州》。词人抒发了对徐州风物人情的无限留恋之情,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徐州的景物之中,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漂泊之感。

    词的上片首句以深沉的感慨发端,直抒天涯流落的伤感之情——我这个“天涯流落”之人愁思茫茫,无穷无尽。接下来切入题旨,抒写猝然调离徐州的感慨。“既相逢,却匆匆”,与徐州刚刚相逢,却又匆匆离别。句中饱含对徐州依恋难舍之情——遗憾、哀怨、痛惜,百味杂陈。词人难舍徐州,实际上是难舍徐州的友人。故词人将“佳人”引入。这一人物形象,表面看来是热恋之中的情人,实则是徐州友人乃至徐州的化身。词人借与热恋情人乍逢又别的情景——“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极言离别徐州的感触。即将离别的情侣,两手相牵,泣下沾襟,折落红相赠,睹物伤怀,情思愈发缠绵,辗转不忍离去。这种情侣之间痛彻肺腑的离别,正是词人离别徐州的生动写照,同时巧妙点出词人离别徐州启程到湖州上任的时间。“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末三句由残红联想到残春,因离别之难,词人试问春风还剩下多少?即使春光仍在,我只身离开徐州,有谁与我共赏春色呢!词人用委婉抑郁的笔触,表现了离别徐州后的孤单落寞,对徐州的无比依恋之情,溢于言表,感人至深。

词的下片即景抒情,寓情于景,将上片之情具象化,纵深化,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相融。首句“隋堤三月水溶溶”,是“物中有我”之景——暮春三月,隋堤之中,春水溶溶,悠然东去。而词人绵绵的悲思离愁与春水相融,浩茫无涯。“背归鸿,去吴中”,是“我中有物”之景——词人离开徐州故土,南去吴中湖州。而春光明媚,鸿雁北归故居,词人却与雁阵反向而行,人不如鸿之叹跃然纸上,意极沉痛。后五句,则是“物我相融”之景——词人不忍离去,虽去程已远,仍频频回首,北望彭城(徐州),只见清澈的泗水脉脉流去,通向徐州;词人顿生奇想,托清泗流水把千滴相思之泪寄往徐州,无奈楚江(泗水)东流,相思难寄,令词人怅然若失。在这几句中,词人徘徊不前的行踪、依恋徐州的情感,徐州望而不见的幻影、泗水东流难寄的无情,相互交融,物我难分。这种艺术手法,意象丰富,虚实相间,把抽象的离愁别恨转化成触手可及的具象,显得格外深痛、哀婉。词人千滴相思之泪,楚江浩荡东去之水,交织成悠长的叹息,在读者心头久久萦绕,令人肝肠寸断。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788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未因废帝之事向董卓表示不满的是?()

    未因废帝之事向董卓表示不满的是?() A:丁管 B:吕布 C:袁绍 D:王允(正确答案)

    题库 2022年9月11日
    119
  • 李东阳《寄彭民望》阅读答案及赏析

    寄彭民望① 李东阳 斫地哀歌兴未阑,归来长铗尚须弹②。 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 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 长安旅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③盘。  &nbs…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35
  • 木兰诗五个部分概括

    木兰诗五个部分概括   木兰诗五个部分概括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木兰诗五个部分概括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木兰诗五个部分概括   第一部分(第1~2自…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40
  • 程嘉燧《题长蘅次醉阁》阅读答案

    题长蘅次醉阁 程嘉燧 为爱檀园开北阁,两回三宿小房栊②。 坐深曲洞香灯焰,睡美疏棂③晓日烘。 白拂花飞方丈雨,素屏滩响一床风。 但名次醉犹嫌俗,合作禅栖住远公④。 【注】长蘅:李流…

    题库 2022年11月20日
    28
  • 韩琦《郡圃春晚》阅读答案及赏析

    郡圃春晚 韩  琦① 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 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 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 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②。 注:①韩琦…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26
  • 木兰诗的理解性填空

    木兰诗的理解性填空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木兰诗的理解性填空,欢迎阅读。 …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2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