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阅读答案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杜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 翁①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②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③。
注:①文翁:西汉庐江舒县人。曾在成都设学校,入学者免除徭役,这些措施对当地文化的发展有所促进。②滟滪:即滟滪滩,旧时是长江三峡的著名险滩。③仲宣楼:汉末文学家王粲在荆州避难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的开篇写李剑州,从“高义”和“寥落”生发出热情歌颂他“能化俗”的政绩和为他的“未封侯”而鸣不平这两层意思。
B.颔联用典贴切。文翁政绩流传蜀中,用以比拟李剑州任剑州刺史;未封侯的李广,则和李剑州同姓。
C.颈联实写诗人“路经滟滪”,见瞿塘风涛之险恶,“天入沧浪”,见江汉烟波之浩渺。这是他赴荆南途中所经之地。
D.尾联用“仲宣楼”点出李剑州到了荆南以后的情形。诗人清楚地意识到李剑州所处的时代和命运,即使到了那里,也还是和当年避难荆州的王粲一样,仍然作客依人,托身无所。
E.全诗由李剑州写到诗人自己,再由诗人自己的离别之情,一笔兜回到李剑州,脉络贯通,而起结转折,关合无痕。
2.全诗表达出了作者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 C D(C.写的是意想中的诗人自己“将赴荆南”的情景,是虚写。D. 尾联用“仲宣楼”点出诗人到了荆南以后的情形。诗人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命运,即使到了那里,也还是和当年避难荆州的王粲一样,仍然作客依人,托身无所。)
2.①表达对李剑州的赞美和感叹,“高义”“化俗”体现赞美,“寥落”“未封侯”体现感叹;②表达诗人飘零、孤独之情,颈联“双蓬鬓”与“一钓舟”能体现;③表达了与友人的离别之情,尾联“更何日”能体现;④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人以李剑州的遭遇暗示自己的怀才不遇。(每点2分,答对3点满分)

简析
此诗作于763年,是诗人准备离蜀东行时,寄给故交李剑州的诗作。诗的前半部分主要写李剑州,真诚地歌颂了他“能化俗”的政绩,并为他不受重用而鸣不平。诗的后半部分叙写作者的身世之悲和离别之情,意境更大,感慨更深。全诗由感叹故人境遇落墨,继而写到诗人自己,再由离别之情,写到对未来的预测,脉络清晰,一气贯通,起结有致,关合无痕。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790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木兰诗 反思

    木兰诗 反思   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木兰诗 反思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24
  • 分析语言特色–古诗词鉴赏试题问答模式练习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37
  • 董承是如何发现玉带里有献帝的血诏?

    董承是如何发现玉带里有献帝的血诏? A.献帝赐给时有暗示 B.曹操路遇时对玉带锦袍表现出的特殊兴趣神情 C.董承猜出献帝赐物时必有书函给他 D.灯花落于带上,破洞口显出血迹素绢 正…

    题库 2022年9月11日
    57
  • 《边词》《穷边词二首(其一)》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边词 张敬忠① 五原②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穷边词二首(其一)  姚  合 将军作镇古汘③州,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37
  • 《春日忆李白》《天末怀李白》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45
  • 白居易《南湖早春》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睛,返照②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语未成。 不道③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南湖:鄱阳湖…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2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