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秋日别王长史》阅读答案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注:
北梁:在北边的桥。古多指送别之地。
1.中间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渲染了怎样的氛围?(5分)
参考答案:诗中的“西候日”即秋天的落日,“北梁”即北边的桥,作者在秋日夕阳西下之时送别王长史,此时寒雾笼罩原野,山峦正沉入一片暮色之中,(3分)渲染了苍凉、感伤的氛围。(2分)

2.试析全诗所表达的感情。(6分)
参考答案:“深恩”“难再奉”“怀德”表现直接出作者对王长史知遇之恩的感激,(3分)“正悲”“更动”“难再奉”“潸然”直接表现出作者对王长史感情深厚与离别的伤感(3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
C.颈联诗人宕开一笔,转而写景。前一句是远景描写,后一句是近景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情随景生。
D.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
E.全诗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以寒雾、暮烟衬托离愁别绪,渲染了悲伤、沉郁的氛围,情感真挚动人。
答:C、E(C2分;E3分。)
C项,前一句是近景描写,后一句是远景描写(也可认为两句都是远景描写,总之后一句不能是近景描写)。E项,借景抒情只在颈联能够体现,不足以说明是主要的表现手法。

2.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①对王长史知遇之恩的感激。
②与王长史离别时的不舍。
③对今后不能再侍奉王长史的遗憾与伤感。
(每答对1点给2分,情感1分,分析1分,其它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简析
《秋日别王长史》是唐朝诗人王勃所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以寒雾、暮烟衬托离别愁绪,情感低回而沉稳,着重表达作者对王长史的感激之情与惜别之意。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795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木兰诗中心思想

    木兰诗中心思想   木兰诗这个作品里面有着很经典感人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木兰诗的中心思想,内容如下:   1、中心思想:   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43
  • 幼儿园必背唐诗

    幼儿园必背唐诗   为什么从小就让孩子读唐诗宋词?从小读唐诗宋词的好处就是:看到美景时,其他人只会说‘牛’,然后拍照发朋友圈时,你却因为心中淌过那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感…

    题库 2022年11月26日
    30
  •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贼平后送人北归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注]①本诗是作者于安史之乱平定后所作,本诗后四句想…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39
  • 杜荀鹤《泾溪》《溪兴》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泾溪 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险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溪兴① 杜荀鹤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注释:①此诗系…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27
  •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阅读答案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释】海西头指扬州。 ⑴首联中的“急&…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50
  • 诗歌鉴赏试题综合检测及答案

    1.阅读杨炯《战城南》,完成试题。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1)这首诗作者是以什么人的口气来讲…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2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