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从军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从军行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阅读及答案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答:“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
答: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


①题目“从军行”中的“行”的意思是指(表示诗歌体裁,“歌行体”的意思)。说明这首诗的体裁是歌行体。
②这首诗写“夜战”的前军用侧面描写,而写增援的后军则是用(正)面描写。从诗中的描写来看,增援的后军出发的时间是在(第二天清晨)。
③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写中,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
答: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唐军出征时迅猛声威)
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

三:
①.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2分)
②.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2分)
③.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写中,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4分)
答: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2分)
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2分)
参考答案
①.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
②.“红旗半卷”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③. 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唐军出征时迅猛声威和紧张气氛。
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和捷报传来时的振奋喜悦情景。

全诗赏析 http://www.exam58.com/twclsr/2910.html
这首诗描写的是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 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歌颂了他们奋勇杀 敌、忘我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这首诗气魄宏大,热情洋溢,一扫边塞诗凄婉悲凉的一贯风格。

大意
这首乐府诗描写边塞战斗生活的一个片断,寥寥数笔,即写出一次夜袭战的过程、将士们的勇武和取得胜利的豪情——大漠之上,狂风大作,尘土飞扬,日色昏暗,军情紧迫,战士们迎着朔风,半卷红旗,迅猛出击;前军在洮河北夜战末归,后军增援,刚刚开拔,前军捷报已到:一夜奋战,击溃敌军主力,生擒敌酋。一场夜战写得有始有终,有声有色,大处落墨,声情激昂,精炼传神,艺术形象完整,不愧为佳作。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827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孟云卿《寒食》阅读答案及试题解析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注】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作寒食…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42
  • 苏轼《定风波·重阳》阅读答案

    定风波·重阳 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44
  • 诗歌思想情感类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6套)

    诗歌思想情感类鉴赏训练 【例题1】(怀古咏史诗)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易水   [唐]胡曾 一旦秦皇马角生, 燕丹归北送荆卿。 行人欲识无穷恨…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27
  • 沈炯《咏老马》阅读答案赏析

    咏老马 【南北朝】沈炯 昔日从戎阵,流汗几东西。 一日驰千里,三丈拔深泥。 渡水频伤骨,翻霜屡损蹄。 勿言年齿暮,寻途尚不迷。 ⑴末尾两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这两句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31
  • 木兰诗谁写的

    木兰诗谁写的   导语:木兰诗谁写的?《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下…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28
  • 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浣溪沙》是苏轼46岁被贬湖北黄州游清泉寺所作…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4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