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齐贤《太常引·暮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太常引·暮行 
李齐贤
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垌。灯火小于萤,人不见、莒扉半扃。
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争夜候明星,又何处、长亭短亭?
【注】明星:启明星。
林垌(jiōnɡ):树林的外缘。
苔扉半扃(jiōnɡ):长满苔藓的门半掩着。扃:关闭。

1.从这首词的上阕可看出作者的心理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词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①“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坰”写出了暮色推移的时间变化,体现了作者急于找到宿处的迫切心理;(1分)②“灯火小于萤”一句写出一星灯火使行人感到莫大的安慰和希望;(2分)③“人不见、苔扉半扃”通过住宿处的破败写出了作者的失望心理。(2分)
2.①衬托。以“栖鸦”衬托旅途孤寂。(2分)②想象。“又何处、长亭短亭”想象次日即将踏上的漫漫征程。(2分)③借景抒情。以“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的宿处简陋之景抒发了作者难以入眠时的凄凉酸楚之情。(2分)(如答其他手法且有合理分析亦可酌情给分)

作者
李齐贤(1289—1367),字仲思,号益斋,高丽人,曾任西海道安廉使。

赏析:
黄昏已尽,寒鸦归去,暝色四合,树林昏暗的景象,暮色推移,作者急于找到宿处。远处的灯火似比萤光更小,这一星灯火使行人感到莫大的安慰和希望。但荒山的屋舍,其实久已无人居住。羁旅征途,荒林寒夜,这一切本应是那么凄凉,而词人写来,却别有一种幽谧闲婉之致。
以“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的宿处简陋之景抒发了作者难以入眠时的凄凉酸楚之情。“又何处、长亭短亭”想象次日即将踏上的漫漫征程。旅程的艰苦与寂寞,在词人眼中,似乎是另一种享受,因为他对未来早已有着清醒的认识。“又何处?长亭短亭”既是写实,更蕴涵着深邃的人生哲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828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刘黻《题江湖伟观》阅读答案附赏析

    题江湖伟观 刘黻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注】刘黻,南宋爱国诗人,…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41
  • 爱国忧民类古诗词鉴赏中考练习试题及答案

    爱国忧民类 一、杜甫《春望》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39
  • 诗歌鉴赏之形象分析题型答题方法与解答步骤

    形象分析题 分析形象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之一,包括分析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两个方面,分析景物形象是本考点的重中之重。景物形象包括意象和意境,意象是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客观物象,…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37
  • 沈佺期《独不见》罗公升《戍妇》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独不见 (唐)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戍妇 (宋) 罗公升…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32
  • 徐积《渔父乐》阅读答案及赏析

    渔父乐 [宋]徐  积 水曲山隈①四五家。夕阳烟火隔芦花。渔唱歇,醉眠斜。纶竿蓑笠是生涯。 (选自《词综》) [注]①山隈:山的弯曲处。 (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渔…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44
  • 李中《舟次彭泽》阅读答案赏析

    舟次彭泽 【唐】李中 飘泛经彭泽,扁舟思莫穷。 无人秋浪晚,一岸蓼花风。 乡里梦渐远,交亲书未通。 今宵见圆月,难坐冷光中。 1.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 …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3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