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 “乃”

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 “乃”

  【乃】本义阐析:乃字和“汝”、“尔”、“若”、“而”等字同源,都可以充当第二人称代词,属于假借义。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④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④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②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③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④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3.还可作连词用,表衔接或转折,解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①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也《史记刺客列传》。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乃尔】译为“这样”。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17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描写冬天的诗词名句

    描写冬天的诗词名句北风其凉,雨雪其雱雨雪:下雪。雨:下,落。雱:大雪纷飞的样子。《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喈,雨雪其霏喈:风疾的样子。霏:霏霏,纷飞的样子。《诗经·邶风·北风》雨雪…

    古诗文 2016年11月26日
    1.2K
  • 歌颂教师的诗歌

    有关歌颂教师的诗歌6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

    古诗文 2022年11月4日
    28
  • 文言文阅读同步练习题

    文言文阅读同步练习题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①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蓄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36
  • 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原文、注释和鉴赏

    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照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新破蔡州回。   【注释】 (1)此诗作于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冬。同年七月,宰…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216
  • 古诗桃夭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夭译文及注释 桃夭译文 …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34
  • 《杨万里传》选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杨万里传》选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乙]杨万里1为人刚而偏。韩侂胄2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3。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2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