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言文应理清三大关系

学习文言文应理清三大关系

  中学文言文学习,应将文言文知识与文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审美价值结合起来,将文言文中的情、境、语有机地统一起来,让我们在掌握文言和读写方法的同时,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增强美感,培养对文言文的领悟力和学习主动性。

  1.理解文言文的历史悠久与现实意义的关系。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创造过程中,通过一代代文人墨客的辛勤笔耕,留下了一卷卷不朽的篇章。这些作品对我们后学者来说,可谓博大精深,但却因为年代久远而造成了较大的学习困难。这除了语法结构的差异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对文言文的时代背景及蕴含其中的深刻道理难以理解。它要求我们不能光从词语解释、语法结构、篇章布局进行学习,还应该尽可能详尽而生动地透过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进入文章藉以产生的年代中去,使自己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明白作者因何而发,为何而叹,萌发出探究作者如何叙述,如何论证的`冲动。我们也应入情入理,谈古论今,把文言文中表达出的情感、理喻融化到自己的心境中,品味其语言美,鉴赏其因事而发的思想情感,以及亘古难移、影响至今的文人思想,进而理解文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现实意义。

  2.理解文言文的博大精深与生动形象的关系。

  灿烂的古典文学为我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历史和古代文化的特有的价值,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了摇曳多姿的文学风格,创造了无与伦比的丰富优美的民族语言。我们应在拥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审美情趣的能力之后,去充分感受古代文学的文质兼美、形神俱佳的意境和美感。方法有:

  (1)激情诵读。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使自己融汇于作者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体验到作品所饱含的感情和情境;

  (2)情境感受。中学文言文有不少篇目的情境,都涉及到祖国的名胜古迹,如岳阳楼、滕王阁、石钟山、小石潭、兰潭等,我们应通过内容的赏析,领会作者笔下生活的丰富多彩,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以及如何运用语言描写生活,把古代的“彼情彼景”变成眼前看得见、耳边听得到、心中想得透的生动情境,进而感受到作品的意境,达到化深为浅、化虚为实的学习效果。

  3.理清文言文学习过程与人生启迪的关系。

  中学课文中选用大量文言文,其目的不仅仅是要培养我们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更要我们学会赏析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从中吸收优秀文化和道德修养,塑造完美的人格。若能在学习过程中,不畏文言艰涩难懂,而是将自我主动地融入教师所创设的“美、智、趣”的学习环境,融入“亲、助、乐”的师生人际关系,激发出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吸收历史人文的思想,关注自己的价值取向,“披文入情”、“以析促评”,就一定能以优秀作品反映直接美感、深刻哲理、思想火花,来启迪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自己对真理、对事业、对完善人格的执着追求的优良品质。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40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古诗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训练

    高考必考64则名句名篇集萃 1.孔子语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易误写为‘惘’),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知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37
  • 写河北承德磬锤峰的诗词大全

    磬锤峰,承德名山之一,山有巨峰,形如倒置的棒椎,故又称棒椎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 武烈河有石挺,谓挺 “在层峦之山,临崖危峻,孤石云举,高可百余仞。牧守过此,命选…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98
  •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的差异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的差异   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23
  •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作品集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76
  • 中考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类

    中考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类   1、秋毫:古义"纤细的羽毛";今义"比喻最细微的食物"如:明察秋毫《童趣》   2、危:古义"高&…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0
  •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一、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多读。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反复阅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二…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3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