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高中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游褒禅山记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址、卒: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山脚;死后)

  2、以、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缘故)

  3、以、乃、阳: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是;山的南面)

  4、盖、谬: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大概;错误)

  5、者:而记游者甚众(……的人)

  6、窈然:有穴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7、怠:有怠而欲出者(懈怠)

  8、且:不出,火且尽(将要)

  9、盖、十一:盖余所至,比好游者不能十一(大概;十分之一)

  10、既、或、咎、其、极: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既:已经;或:有人;咎:责怪;其:自己;极:尽情享受)

  11、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12、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能至也(因为)

  13、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

  14、然: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但是)

  15、其:其孰能讥之乎(难道)

  16、以、悲: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因此,由此;感叹)

  17、胜道:何可胜道也哉(说得完,说得清楚)

  二、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父:通"甫",字)

  三、一词多义

  1、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却)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2、道:

  ①有碑仆道(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制度)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伞)

  ②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

  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大概)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恐怕)

  4、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木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装点,掩盖)

  5、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是)

  四、词类活用

  1、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动,筑舍定居)

  2、名:以故其后名之曰(名作动(命名)

  3、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作动,命名)

  4、深、穷: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作名,深度。穷:形作动,走到尽头)

  5、见: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动作名,见到的景象)

  6、明:火尚足以明也(形作动,照明)

  7、险远: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形作名,险远的地方)

  8、幽暗昏惑: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形作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9、谬、名: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形容词使动,使……错。名:名作动,识其本名。)

  10、至: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动作名,到达的人)

  五、古今异义的词

  1、非常: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①古义:不同寻常。②今义:很,十分)

  2、学者: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①古义:治学的人。②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六、句式

  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之阳名之也(判断句)

  2、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判断句)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

  七、难句翻译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译: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2、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译:现在所说的"华(huā)"念作"华(huā)实"的"华(huā)",大概读音错误吧。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但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而不能够尽情享受游览的乐趣。

  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译: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5、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译:因而人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的人不能到达那里。

  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译:到了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而没有外物帮助,也不能达到。

  7、其孰能讥之乎?

  译:难道谁能讥笑他们吗?

  8、余于仆碑,又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我对于倒下来的石碑,又因此感叹古书不存在,后世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本来的情况,哪里说得清楚呢?

  9、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采取的缘故啊。

  本文来源于语文网,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43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省略主语   例:   (村中人)见渔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29
  •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这两句是说,傍晚时分登上岳阳楼,但见春水上涨,岸边绿草如茵,广阔的洞庭湖,连着云梦泽,一望无际;望西北方向,夕阳西下,晚…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3
  • 文言文《三镜》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三镜 郑文贞公①魏徵寝疾,上②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③。又遣中郎将④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⑤,指衡山公主欲以妻⑥其子叔玉。戊辰⑦,征薨⑧,命百官九品以上…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59
  • 文言文《杨氏之子》鉴赏解析

    文言文《杨氏之子》鉴赏解析   一、《杨氏之子》出处介绍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7
  •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原文】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①。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②见孺子将人于打,皆有怵惕恻隐之…

    古诗文 2022年5月16日
    121
  • 高中文言文句式归类

    高中文言文句式归类   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3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