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四步”教学模式

文言文的“四步”教学模式

  中学文言文教学由于受文言文语言特点的限制,加上教学观念的影响,现在,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串读串讲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教起来费时费力,学起来枯燥乏味,而且教与学,大都停留在写语言知识的层面,至于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深入研究的不多,高层面的审美培养就更难实现。这样就很难全面高效地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关于文言文教学,高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在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既然文言学习属于阅读范畴,那么它就要遵循阅读的基本规律合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基于对文言文语言特点规律的认识,我反复实践探索,形成了以下文言文四步教学模式。

  第一步:自读自疑

  在这一步里,教师首先针对学习内容的特点,给予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它可以放在语段学习的前面,也可以放在单元知识里集中讲解。这一环节,在学生掌握文言文语言学习方法后就可省去。接下来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充分利用工具书和课下的注释自我阅读,自我解决力所能及的字词句的问题,疏通文意,概述全段或全文的大意。对文段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句和不理解的思想内容,耍一一圈点出来。在此阶段,禁止学生相互讨论交流,以此培养个人自主阅读的能力。

  这一步的主要教学目的:一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对学生学法的指导,特别是就文段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法等文言文语言特点,给予阅读解析方法上的强调、提示,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

  例如教给他们词义句义推断的字形分析法、对称规律分析法、划分句子成分分析法、语境分析法、主旨统帅分析法等,就可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有门径可循,避免盲目性,提高阅读效率。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阅读的积极性。本环节里,学生是以个体为单位,凭借自身古文方面的知识积累和现实的生活经验,凭借有关注释,加上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去理解文段中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思想情感,以此实现知识积累、思维锻炼,形成自我阅读能力。这一学习过程,是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自我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三是享受阅读成功的快乐,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自读自疑,让每位学生或多或少体会到自己读懂文言文的快乐,避免了教师串讲模式所导致的被动接受的枯燥和乏味。

  第二步:互问互答

  在自读自疑的基础上,学生前后左右开始就自疑的问题彼此提问,相互解答。这是一个学生自觉的互动合作的过程。它以自读自疑为基础,又对自读自疑起着强化补充深 化的作用。对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内容,教师不发表任何看法,只发挥组织作用,以激发学生人人有 问、人人有答的欲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这一步的主要教学目的:一是培养自觉质疑的习惯。教师串讲模式中的问答,大都是老师问学生答。老师的问是提前预设的,学生的答是受教师提问限制的,所以问未必真是学生的疑问。在自读自疑基础上的互问互答,是学生彼此之间根据自己阅读的感受和疑问进行的自觉的无遮拦的问答,它是一种真实、有效的问答。这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二是提升集体思维的品质。互问互答,是以全班学生共同参与为基础,合作思维、共同解决疑难的过程,因而也是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思维的过程。三是培养学生正确批评与自我反省的意识,学习批评方法。相互质疑问答是一个相互批评指正的过程,它不但能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批评意识,学会恰当适宜的批评方法,而且有利于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学生根据对方的解答,校对自己在自读自疑中的理解,调整自己的认识思路,使思维品质不断得到完善。

  这一步的教学设计要注意两个环节:一是质疑思考的时间。时间的长短,主要根据文段的长短难易、学生阅读能力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多少而定。二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深刻的思维品质,教师一定要强调每个人在阅读时都要努力发现问题。如果发现不了,在下一个环节里,就必须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如果全班提不出问题,老师就要提问,点名要求回答一一特别要叫平时不提问题的`同学起来回答。这样,就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迫使其深入阅读,质疑提问。久而久之,学生阅读文言文时质疑提问的习惯就培养起来 了。

  第三步:提问解答

  经过互问互答之后,学生仍存有未解决的问题,便放在全班范围内公开提问解答。对提出的问题,老师要先激发学生来解答;对学生实在跳起来也摘不到的果子,再搭建梯子,给予必要的启发引导,直至学生弄懂为止。这一步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引导、点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在可能发展区间努力发展。

  这一步的主要教学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生成新知识。本阶段提问大都是有一定难度的复杂问题,老师激发大家积极作答,就是促其深入思考,那些功底好的学生,往往跃跃欲试,思维尤其活跃。这类提问解答,可使学生发现不同于自己的见解和自己与他人的距离,从而调整吸收他人正确的知识和观点,产生新的知识增长点。所以,这既是学生重新构建知识的必由之路,也是健康发展其个性的重要环节。二是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 力,形成全面深刻的思维品质。对有难度的问题,老师给予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直至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长期训练,就会使学生思维品质趋于全面深刻,从而学会探究。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极为有利的。

  第四步:提示拓展

  在提问解答中解答的都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但学生提问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是有限的。为此,老师就学生遗漏的知识点、未突出的重点、未突破的难点和未训练的能力点,进行提 示、强调、解答,并在此基础上做必要的拓展延伸。这个教学环节一般分两个阶段:首先进行的是语言知识点的学习,重在认识文言文语言特点,培养感知文言文的能力;其次是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学习,探究更深层次的东西。

  这一步的主要教学目的:一是强化深化文段或全篇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让学生自读自疑互问互答提问解答中,难免会偏离教学目标,遗漏了难点,淡漠了重点。通过教师的提示,漏点得以补救,重点得以强化,难点得以突破,能力点得以训练,这就防止了那种片面强掉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牧羊式教学所造成的散漫无序低效的弊端。二是扩展知识,提升兴趣,培养能力。学生自主阅读,大都是从课文到课文,即使有扩展延伸也是有限的。老师在学生学习弄懂弄通的基础上,恰当补充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知识内容,可以调动提升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实验表明,这对学生知识的扩展丰富,使课堂“小语文”变成课外“大语文”,都具有促进作用。这一步同上面的“提问解答”结合起来,就使文言文的教学同现代文阅读一样,实现了认识、理解、吸收、拓展、加工和重构的过程。

  文言文“四不”教学模式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根本,以自主、互动、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是一个开放的个性化的教学系统。在总框架不变的教学流程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灵活调整增删,如加入背诵法、精读精讲法、成语引入法、无标点学习法等。

  笔者实践文言文“四步”教学模式已五年多,其效果是明显的。它不仅解放了教师,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而且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使其在自主、民主的氛围里合作、交流,探究、创新,真正实现了高中新课程提倡的“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58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子夜吴歌・春歌――李白诗词全集

      子夜吴歌·春歌   唐代:李白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译文】   秦地有位叫罗敷的女子,…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43
  • 《战国策·韩一》原文及翻译

      韩一·王曰向也子曰天下无道   作者:刘向   王曰:“向也,子曰‘天下无道’,今也,子曰‘乃且攻燕’者,何也?”对曰:“今谓马多力则有矣,若曰胜千钧则不然者,何也?夫千钧,非…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129
  • 描写青草的古诗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37
  • 精卫填海文言文解释

    精卫填海文言文解释   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37
  • 板桥幼学文言文翻译

    板桥幼学文言文翻译   板桥幼学为我们介绍郑板桥的事迹。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板桥幼学文言文翻译,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板桥幼学文言文   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33
  • 《遣悲怀·其二》古诗原文及翻译

      《遣悲怀·其二》   作者: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