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解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解析

  内容预览: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一、文学常识

  l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l“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

  l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他与孔子合称“孔孟”,他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二、原文

  舜发(1)于畎(2)亩(3)之中,傅说举(4)于版筑(5)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6),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7)。

  故(8)天将降大任(9)于是(10)人也,必(11)先苦(12)其心(13)志(14),劳(15)其筋骨,饿(16)其体肤(17),空乏(18)其身,行拂(19)乱(20)其所为,所以(21)动(22)心忍(23)性,曾(24)益(25)其所不能。

  人恒(26)过(27),然后(28)能改;困于(29)心,衡(30)于虑,而后作(31);征(32)于色,发(33)于声,而后喻(34)。入(35)则无法家(36)拂(37)士,出(38)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注释

  (1) 发:被起用。(2) 畎:田间水沟。(3) 畎亩:田间。

  (4) 举:被举用。(5) 版筑:筑墙时,两边用木板夹住,中间填土,用杵捣实。

  筑:捣土用的杵。(6) 举于士:从狱中释放出来并被任用。士:狱官。

  (7) 市:市场。(8) 故:所以。(9) 任:担子,责任。

  (10) 是:这样。(11) 必:一定。(12) 苦:使……苦恼。

  (13) 心:心意。(14) 志:志向。(15) 劳:使……劳累。

  (16) 饿:使……忍饥挨饿。(17) 体肤:身体。(18) 空乏:穷困缺乏。

  (19) 拂:违反,阻挠。(20) 乱:扰乱。(21) 所以:用这些来……

  (22) 动:使……惊动,使……震撼。(23) 忍:使……坚忍。(24) 曾:通“增”,增加。

  (25) 曾益:增加。(26) 恒:常常。(27) 过:过失。这里是犯错误的意思。

  (28) 然后:这样以后。(29) 于:在。(30) 衡:通“横”,阻塞,不顺畅。

  (31) 作:奋起。(32) 征:征验,表现。(33) 发:吐发。

  (34) 喻:了解,明白。(35) 入:在里面,指国内。(36) 法家:有法度的世族大臣。

  (37) 拂:辅弼,辅佐。(38) 出:在外面,指国外。

  四、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样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穷困缺乏,使他做事受到阻挠干扰。用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忍,增加他身上原来所没有的才干。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国家常常灭亡。

  这样就知道忧愁祸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五、字词、句式

  1.字音、字形

  畎(quǎn)亩 傅说(yuè) 胶鬲(gé) 孙叔敖(áo) 百里奚(xī) 筋(jīn)骨 行拂(fú)乱其所为 衡(héng) 拂(bì)士

  2.通假字

  ①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② 衡于虑。衡:通“横”,阻塞,不顺畅。

  ③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弼,辅佐。

  3.词类活用

  ① 使动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

  劳其筋骨。劳:使……劳累。

  饿其体肤。饿:使……饥饿。

  空乏其身。空乏:使……穷困缺乏。

  动心忍性。动:使……惊动。

  ② 名词用作形容词

  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国内。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国外。

  4.一词多义

  拂行拂乱其所为(违反,阻挠) 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辅佐)发舜发于畎亩之中(被起用) 发于声(表现)

  5.特殊句式:困于心:状语后置,“于心困”。

  六、理解性默写

  全文的中心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文第二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必先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行拂乱其所为;

  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课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课文第三段是承接第二段进一步阐述观点,其中“人恒过,然后能改”是承“行拂乱其所为”而言;“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承“苦其心志”而言;“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承“动心忍性”而言。

  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论述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论述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由个人推论到国家,提出判断的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国家灭亡的原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七、简答题

  1.概括全文主旨。

  通过一些历史人物成长,必须经过艰苦磨难的事例,进一步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逆境对成才的作用,进而论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这两个问题,揭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

  2.概括每段的段意。

  第一、二段–举例论证,说明人才必须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主要论述了人处于逆境才能奋发向上,国无忧患就会遭受灭亡的道理。

  第四段–突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题的另一版本见下)

  第一段–列举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

  第二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一个人成就大业都要经受肉体和精神上折磨的观点。

  第三段–谈人论国,进一步阐述观点。

  第四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4.第一段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这些人的共同点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都经历艰苦磨难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说明了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即逆境成才。

  5.孟子从反面论证亡国的原因,但正面意思很清楚,这就是:

  一个国君,要想把国家治理好,也要经受内外两方面的磨难。

  6.孟子认为国家长久不衰的条件:内有法家拂士,外有敌国外患。

  7.请写出有关鼓励人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名言警句:

  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②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③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今天,社会安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我们来说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首先它提醒我们不要贪图安逸,要居安思危。其次,它激励着我们发愤图强,争取更大的发展。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发展到什么程度都要有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对于个人来说,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意味着在竞争中处于失败之地;对于国家而言,落后就要挨打。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66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下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顾尝好辞…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38
  • 《梁书·冯道根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梁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道根字巨基,广平酂人也。少失父,家贫,佣赁以养母。行得甘肥,不敢先食,必遽还以进母。年十三,以孝闻于乡里。郡召为主簿,辞不就。齐建武末,魏…

    古诗文 2022年7月24日
    76
  • 有关描写丁香的唐诗宋词

    《江头四咏·丁香》 (唐)杜甫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 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 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赋得池上双丁香树》 (唐)钱…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3
  • 广东高中必修一文言文精读

    广东高中必修一文言文精读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下面为大家分享广东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这些文言…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39
  • 李甘诗太和八九年古诗原文

      《李甘诗·太和八九年》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牧。其古诗全文如下:   太和八九年,训注极虓虎。潜身九地底,转上青天去。   四海镜清澄,千官云片缕。公私各闲暇,追游日相伍。   岂知…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41
  • 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译文及赏析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五代:牛希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仁在心儿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