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冲刺策略

高考文言文复习冲刺策略

  在高三复习迎考中,许多学生不太喜欢或很少“朗读”文言文,所以,绝大数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即对语意及用法所产生的直觉感知还是比较“浅”、比较“滞 ”的。在考场上,面对第一次“见面”的生疏文言语段,不少学生反映“读不懂”,于是只得云里雾里地去理解文义,连猜带蒙地去解答题目。

  若能在考前有限的时间里做到“朗读”,在考场上辅之以“默读”,在答题时就会容易“入题”,也容易“解题”,考生不妨一试。

  考前进行一遍“朗读”

  在考前有限的几天时间里,如果能再进行一次踏踏实实的“朗读”,一定能够获得很大的收益。因为,“读”,不易走神——聚精会神是最佳的复习效果;“读”,不易忘记——刻骨铭心是把握知识的最好状态;“读”,易加深理解——准确理解是赢得高分的重要保障;“读”,易触发灵感——心有灵犀是立意创新的源源活水。

  在考前这几天,把语文书和各类考卷上的文言文“通读”一遍,读到能够“同步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嘴上”读文,“脑中”译文,自己嘴上所诵读的“声”与自己心里所理解的“义”,来一个“同步翻译”。

  重视文言实词语言环境

  在朗读过程中,要抓住一个核心——实词的理解。

  每一个实词都有着它最基本的意义,这些意义大都在我们的理解和把握之内;但每一个实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又会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意义。在解读实词时我们往往会忽略甚至忘记“这个实词”的“语言环境”——这是我们在“朗读”时要时时提醒自己的`关键之处。如果在解答试卷时,我们离开了“这个词”的语言环境,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习惯用实词的“基本意义”来认知试卷上的实词,这样就会造成对实词理解的严重偏差。

  在实词的解答中,我们常常容易犯的错误是:

  组词法——习惯于用“组词”的方法来思考和释词;填空法——把需要解释的词扔掉,只是按照上下文的意思填入一个词语;对应法——只是用一个双音节的词语释词对应。这些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考场默读提高阅读质量

  如果有了考前朗读的“热身”过程,在考场上考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默读”状态。“默读”能够促进考生对文义的准确、正确理解。

  在考场“默读”中,考生应该具有这样两个“意识”:

  知识点分布意识。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命题者常常是用有限的题目量来涵盖较多的文言文知识,这样可以使得考查的范围更大、知识更广。命题者命题的策略也正是我们复习和考试的策略,即同一个“知识点”在同一份试卷中重复出现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

  整体把握意识。文言文句子翻译需要了解修辞格、文化意义,以及人物、事件、观点等。古人在表达时,由于所处年代的政治氛围、道德规范、文化背景、民俗习惯等要素,使得作者在表达文意的时候,染上了较明显的时空色彩,这些都是我们“默读”时需要注意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68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古之善将者原文及翻译

      原文:   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暑不张盖,寒不被衾。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当其合战,必立矢石之间,所以齐劳逸,共安危也。夫人之所乐者,生也;所恶者,死也…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68
  • 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朝代:五代 作者:尹鹗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昔年于此伴萧娘。相偎伫立,牵惹叙衷肠。时逞笑容无限态,还如菡萏争芳。别来虚遣思悠飏。慵窥往事,金锁小兰房…

    古诗文 2020年3月10日
    647
  • 薛奎识范镇 译文及阅读答案

    薛奎识范镇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kuí〕守蜀,一见爱之,绾于府舍,俾与子弟讲学。镇益自谦退,每行步趋府门,逾年,人不知其为帅客也。及还朝,载以俱。有问奎入蜀…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26
  • 李颀《琴歌》译文及赏析

      《琴歌》   唐代: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万树,一作:万木)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27
  • 【双调】庆东原(忘忧草)

             白 朴       &…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52
  •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有怀》全诗翻译赏析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译文: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出自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3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