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断层现象的剖析

高中文言文教学断层现象的剖析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于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学习就是汲取民族文化精神,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但长期以来,中学文言文教学缺少整体性、渐进式的设计,导致缺乏教学衔接性。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断层”现象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一、高中文言文断层现象原因分析

  归根结底,导致高中文言文“断层”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认知能力与知识水平不能满足课标及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言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但是,这些内容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并不是学习的重点。这就导致高中文言文教学逐渐出现“断层”现象。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初高中文言文教材编排不合理

  从目前学校运用比较多的高中语文教材来看,高中文言文篇幅较初中来说长很多,解读难度较大,如《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等。另外,从选文文体看,初中教材以记叙文文体为主,内容大多是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如《俩小儿辩日》《桃花源记》等。而到了高中,选文大多以抒情类散文为主,而且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包含丰富的思想蕴含,如《滕王阁序》《阿房宫赋》等。理解鉴赏这些文言文,需要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还要有相应的文化积淀和素养,而绝大部分高中生是不具备这样的知识结构及水平的`。

  2.初高中文言文缺乏基础性及先导性

  初中教学只要求读懂浅易文言文,淡化语法教学,考查时也几乎没有专门的语法题,即使有语法现象,也是隐藏在翻译句子中,评价时不做突出要求,学生更是分不清主、谓、宾、定、状、补。而高中阶段需要掌握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用法及其意义,高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就是字词和语法,进入高中不仅需要背诵较之初中篇幅更长的文言文,还需要掌握相应的语法知识,再加上学生文言基础知识的匮乏,让学生无从下手,无法适应。

  3.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评价缺乏导向性

  初高中对文言文的教学及学习效果评价的主要方式及方法是考试。中高考试卷对实际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然而中高考命题缺乏联系,导向性不明显。这也是高中文言文“断层”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年来,初中中考文言文命题文本多选自教材,即使有课外内容,选段也十分简单。这样的命题规律,让多数师生学习文言文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到了高中阶段文言文考题全部选自课外文本,根据课标的要求,难度一下提升,这让习惯了死记硬背的初中生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高中文言文“断层”现象改进对策分析

  高中文言文“断层”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课堂接受效果,很多学生对文言文产生畏难情绪和疏离感,无形中也使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迷失了方向。基于此笔者建议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对初高中文言文的有效衔接。

  1.渗透文言文语法意识及理念

  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语法知识非常薄弱,甚至有些学生连实词与虚词都分不清楚。高中的文言文教学需要学生对于这些概念有一定掌握。为了摆脱学生能从初中文言文的“毫无认知”状态,就应该在高中文言文单元开始之前就给学生补充词性及句子成分这些语法知识。这样的衔接教学可以为学生进行系统的高中文言文学习作很好的铺垫。同时,作为教师要有长远的育人观,不能急功近利,即便文言文中的语法、句法等知识在初中阶段不考查,但是也要加强对文言字词及文言句法的重视。

  2.改进文言文学习方法及手段

  初中文言文更多是死记硬背,而到了高中要在背诵的基础上,更系统化,不仅了解还要学会梳理文言实词虚词等。在日常学习中要对初中阶段所学的文言文按照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类型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让已学的文言文内容与高中文言文知识点进行衔接。比如初中《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这一典型的宾语前置,与高中《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何厌之有”句式完全相同。

  3.把握文言文课程梯度及关联度

  从初中到高中的语文学习模式中,前后缺乏一种阶梯式的深入,初中语法知识应该为高中语法知识的基础,在整个文言文语法知识教学中起到先导作用,然而初中文言文语法知识讲解时没能做好这一点,使得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缺乏理性的知识基础。高中文言文主要以论述文,散文为主,这些文章从理解和情感内容上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而且作品内容脱离学生生活,说教意味较浓,表达的情感比较复杂。深邃的思想观念与当代社会有较大的差距,没有一定人生体验和知识积累的高中生很容易“不知所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度,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在课前,让学生针对知识点先进行自学,课中,教师的任务是辅导工作。让学生自己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会思考、分析和整理。

  针对目前高中文言文出现的“断层”现象,深入其根本,我们知道这是教育模式的问题以及教材编制时没能充分考虑到学生成长的普遍认知能力。初中文言的“过浅”,高中文言文内容的“过深”,再加上了文言文本身不能很好地联系当今的生活,让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所以,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和老师的教学中,在抓住内容的同时要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思维开拓能力,丰富文言文的有趣性,让“断层”能有效衔接起来。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69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形容立秋的经典古诗大全

    下面是关于形容立秋的经典古诗大全,一起来看看吧! 立秋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三伏带一秋,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13
  •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7
  •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101
  • 《春望》原文赏析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29
  • 《本草纲目兽部牛黄》文言文

    《本草纲目兽部牛黄》文言文   《本草纲目.兽部.牛黄》   作者:李时珍   释名   丑宝。   气味   苦、平、有小毒。   主治   初生胎热,或身体发黄。用牛黄中豆大一…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7
  • 赞美庐山诗句

    赞美庐山诗句   《扇子诗》   年代:宋 作者: 李石   亲风庐山面目来,翻经台上月轮开。   山间长物浑无用,多斫云根入蜀栽。   《别东林寺僧》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4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