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唐太宗论弓

中考文言文唐太宗论弓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①,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②,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③,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④,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导读:唐太宗治下的贞观盛世,其主要成因就是他能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治理天下是这样,读书上进不也如此吗?

  注释:①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②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③务:事务。⑩数延见:经常召见。数(shu),屡次。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2.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3.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4.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5.联少好弓矢()()

  二、翻译

  1.自谓无以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唐太宗说: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1.识之犹未能尽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段话评价唐太宗的为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和答案】

  唐太宗论弓矢

  皇上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少时喜欢弓箭,得到好弓数十张,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给造弓的工匠看,却说都不是良材,我问那原因。工匠说:木心不直,则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弓虽然强劲,但射出的箭不直。我这才明白先前的分辨不精了。我凭弓箭平定天下,辨别它还不能详尽,何况天下的事务,能够都知道吗?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多次召见,向他们询问民间的疾苦、朝政事务的得失。

  一、1.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2.从前3.不正4.事务5.皇帝自称箭

  二、1.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

  2.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省值

  班休息,经常召见,询问民间百姓的’疾苦、国家政事的得失。

  三、1.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2.这段话说明唐太宗不但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触类旁通,从自己的不足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执政手段,这样他治天下可以说虽不中,亦不远矣。这也是形成唐代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76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蝜蝂传》的原文与译文

      原文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印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31
  •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

    古诗文 2020年3月6日
    545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鉴赏

    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82
  • 初入淮河刘岳张韩宣国威翻译赏析范文

      《初入淮河·刘岳张韩宣国威》作者为宋朝诗人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前言】   《初入淮河四绝…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6
  • 题临安邸

    朝代:宋代 作者:林升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682
  • 《旧唐书苗晋卿传》原文赏析及译文

      苗晋卿,上党壶关人,世以儒素称。晋卿幼好学,善属文,进士擢第。开元二十四年,与吏部郎中孙逖并拜中书舍人。二十七年,以本官权知吏部选事。晋卿性谦柔,选人有诉讼索好官者,虽至数千言…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3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